賜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賜藥,是一種中國唐朝以降,皇帝贈送藥物給官員的行為,此一行為一直延續到清朝。賜藥有時是例行賞賜,有時是特別照顧患病的官員。透過這項行為,皇帝可以向官員表達關顧之意,加深君臣之間的關係,甚至可以彰顯出自己是重視下屬的君主。[1]

賜藥的內容中,最常見的是賜與口脂、面藥、澡豆、紅雪、紫雪、金石凌等。以功效來分別的話,口脂、面藥、澡豆與改善儀容、駐顏術有關;紅雪、紫雪、金石凌與服食金石藥品相關。

賜藥項目[编辑]

口脂、面藥[编辑]

口脂、面藥在每年臘日會下賜給官員已是常制[2],甚至地方官員同樣可獲得賞賜[1][3]。會選在臘日賜與口脂、面藥,很可能是具有保護皮膚與改善儀容的功效,維持皮膚濕潤而不被凍傷。此外,口脂還具有令口氣芳香的作用[4]

面藥是由面脂與面藥兩者混合而成的,具有滋潤面部皮膚的功用,可以令面部潔白有光澤,甚至達到駐顏功效。許多大臣在感謝皇帝下賜的謝文中常用「面脂」一詞來說面藥,且往往是以「潤」字來形容。

澡豆[编辑]

澡豆主要是用來清潔面部與手部,在塗上面脂、面藥以前使用,清潔面孔。單純使用澡豆也可以達到類似面藥的功效,但兩者通常會並用。在《備急千金藥方•面藥》記載面脂、面膏的種類,而澡豆也包含在內,可見兩者並用之關聯性。

紅雪、紫雪、金石凌[编辑]

金石凌是經由炮製而成的藥物,在皇帝賜與金石凌時,是連同藥方與服法一起賜與的,說明金石凌的使用方式並非人人都了解[5]。根據《千金翼方•本草上》的記載,金石凌的重要原料──朴硝,味道苦辛,性寒,無毒,可除寒熱邪氣、化七十二種石[6]。也因為成分中有金,因而顯得貴重。

紅雪和紫雪的功效與金石凌相當接近,基本上以治熱為主,但還能治療許多其他類型的疾病,像是腳氣、頭痛、身體微腫、瘡傷等等。


唐朝皇帝習於煉製丹藥並服食,以求身體健康或是長生不老。但煉製出的藥石是具有毒性的,且服食後身體會發熱,因此需要搭配服用可以治療症狀的藥物。而皇帝會下賜這些與服用丹藥相關的藥物,很可能與官員亦流行服石有關。由於服用「寒石散[7]會有明顯的後遺症,因此唐人多只服用五石中的其中一項──鍾乳。

皇帝賜藥之用意[编辑]

使用口脂、面藥使官員看起來有健康的外表,紅雪、紫雪、金石凌則有助於治療服食金石藥物後身體發熱的症狀。透過將所擁有的醫療資源和官員分享,顯現出君主關心官員身體健康的情況,也加強君臣關係。

參考文獻[编辑]

  1. ^ 1.0 1.1 范, 家偉. 《大醫精誠:唐代國家、信仰與醫學》. 台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7: 113–146. ISBN 978-957-19-2906-4. 
  2. ^ 這點可以從《文苑英華》和《全唐文》中紀錄的謝表中得知,與口脂面藥相關的謝表共計有二十一份。
  3. ^ 權德輿在〈為停賜口脂等表〉中說口脂等物既非厚賜,又勞師動眾,不如停賜。可見每年臘日都會賜送口脂等物給予官員,慰勞地方官員、將士。
  4. ^ 在白居易的詩〈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遊,戲贈五十韻〉中提到「私語口脂香」,可知口脂是具有香味的。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6%B1%9F%E5%8D%97%E5%96%9C%E9%80%A2%E8%95%AD%E4%B9%9D%E5%BE%B9%E5%9B%A0%E8%A9%B1%E9%95%B7%E5%AE%89%E8%88%8A%E9%81%8A%E6%88%B2%E8%B4%88%E4%BA%94%E5%8D%81%E9%9F%BB
  5. ^ 可參見權德輿〈為趙公謝賜金石凌表〉,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7%82%BA%E8%B6%99%E7%9B%B8%E5%85%AC%E8%AC%9D%E8%B3%9C%E9%87%91%E7%9F%B3%E6%B7%A9%E8%A1%A8
  6. ^ 朴硝,味苦辛,寒、大汗,無毒。主百病,除寒熱邪氣,遂六腑積聚,結固留癖,胃中食飲熱結,破留血閉絕,停痰痞滿,推陳致新。能化七十二種石。煉餌服之,輕身神仙。煉之白如銀。
  7. ^ 又名「五石散」。根據流傳下來的資料,所謂「五石」指的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種礦物做成的散劑,食用後會全身燥熱,需要另以陰冷的食物、洗冷浴及步行抑制,故又別名「寒食散」、「行散」。長期服用,皮膚會變得白嫩細緻,但寒石散仍屬毒物,長期服用會造成精神不佳、面如槁木、四肢酸重。此外,由於服用寒石散後會導致血液循環加快,所以亦曾被當作春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