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葉逸芳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葉逸芳
编剧
本名葉信卿
别名葉恭、易舫、葉舫、易方、逸芳
出生(1913-11-12)1913年11月12日
逝世(88歲)
职业電影編劇、宣傳、導演作詞家
儿女長子:葉念祖
次子:葉榮祖
三子:葉敬祖
四子:葉仰祖
女:葉銘玉
亲属次媳:蔣芸
代表作品
  • 編劇
  • 《小月亮》(1959年)
    三笑》(1964年)
    《金衣大俠》(1970年)
    《愛情的代價》(1970年)
    《啼笑夫妻》(1974年)[1]
  • 歌曲詞作
  • 《假正經》(1948年)
    《懷念》(1948年)[1]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葉逸芳(1913年11月12日—2002年8月),原名葉信卿,曾用筆名葉恭[2]易舫[2]葉舫[3]易方[3][1]逸芳[2],生於寧波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電影從業者,主要從事編劇、宣傳工作,兼為電影歌曲作詞,亦曾執導電影。1956年移居香港,繼續從事電影編劇及宣傳。次子葉榮祖亦是香港電影從業者,次媳蔣芸亦曾任電影編劇。

生平

[编辑]

據葉逸芳自述,他原名葉信卿,在1913年11月12日生於寧波[註 1];父親早逝,五歲時與兄、姊、妹隨母親移居上海[4]:201

他在學時期已熱衷寫作,1929年(16歲)起受聘於報刊參與編採工作,認識了一些電影界人士後,開始以筆名「葉逸芳」撰寫影評。19歲被藝華影片公司的宣傳部門羅致。[3]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日軍進攻上海,藝華停業,葉逸芳離職,曾加入抗日部隊的戰地服務隊,後獲友人介紹加入中國電影製片廠[3][註 2]。1938年曾赴英屬香港謀求發展,因病返回上海。同年藝華復業(上海孤島時期),葉逸芳遂重投藝華[3][4]:202-203,成為宣傳部門主管[5];1939年藝華的期刊《藝華畫報》復刊,亦由他擔任主編[6]。同時開始為藝華撰寫劇本,編劇處女作是1940年上映的《刺秦王》[4]:203。日軍全面佔領上海後,藝華被合併到被日本人控制的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葉逸芳不欲為其工作,離開電影界,經營小買賣維生。[3]

抗日戰爭結束,葉逸芳在1940年代後期自組新時代影片公司、五華影片公司,製作電影,仍自任編劇[3]。1948年自資在上海大木橋興建了一個片廠,除供自家影片拍攝之用,亦租予其他公司,如崑崙影業公司的《武訓傳》(1950年)、大光明影業公司的《和平鴿》(1951年)都曾在該片廠拍攝。[4]:206-207

除了編劇工作,他亦為電影歌曲作詞,詞作中以1948年上映的《六二六間諜網》插曲《假正經》流傳最廣[3],1940年《千里送京娘》的歌曲成為李麗華在歌唱事業上的成名作[7][4]:203。葉逸芳亦曾執導電影,導演處女作是1942年上映的《花月良宵》[3]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葉逸芳曾在1951年赴英屬香港,南下電影人張善琨、周克勸他不要返回中國大陸,但他堅持返回。1952年在三反五反運動期間被定為資本家,遭到批鬥,其員工歸入上海電影製片廠。葉逸芳遂申請離開中國大陸,至1956年獲得批准,移居香港。[4]:208

據葉逸芳憶述,移居香港之初他曾以化名撰寫三部電影劇本,兩部由鍾情主演、一部由丁瑩主演,未透露具體名稱[4]:208。1958年接受導演朱石麟之邀,加入左派(親共)電影公司鳳凰影業擔任編劇;因感薪酬不足,又自行接觸同在左派的舊識——長城電影製片的片廠主管沈天蔭,獲長城聘為宣傳主任,同時也為長城撰寫劇本,這時期的劇本多署名「易方」。葉逸芳稱,對當時左派來說,他屬於思想「落後」、「政治面貌不清」,不宜寫時裝片,所以這時期作品以古裝片為主。[3][4]:208-209[註 3]

1967年轉投屬於右派(親中華民國)的邵氏兄弟,擔任編劇,直至1973年。期間其子葉榮祖亦開始在邵氏擔任導演,父子曾以一編一導形式在《鬼谷神女》、《黑店》兩片合作。[3][8][9][4]:212-213

晚年隨其中一子定居泰國。2002年8月病逝。[3]

家庭

[编辑]

葉逸芳有四子及一女,兒子分別取名為念祖、榮祖、敬祖、仰祖,名中的「祖」字為祖國之意;女兒名銘玉。長子至三子皆在日佔時期出生,1956年葉逸芳移居香港時,僅其妻、幼子與女兒相隨,長子至三子都留在上海讀書。其中次子葉榮祖長大後亦進入香港電影圈,他約在1972年與來自台灣的女作家、電影編劇蔣芸結婚,1990年代離婚。1970年葉逸芳代表邵氏赴日本洽談電影《獨臂刀大戰盲俠》相關事宜時,女兒葉銘玉正在當地留學,為父親擔任傳譯。2003年(葉逸芳逝世後翌年),葉榮祖死於急性肺炎。[4]:204, 208, 212[10]

電影作品

[编辑]

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的《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之五:摩登色彩──邁進1960年代》一書,對葉逸芳作品有較完整的整理[2],下表按此作為主要主源,附以其他來源補充:

上海時期

[编辑]
上映年份 電影公司 電影名稱 職務 作詞歌曲 備註
1940 藝華 刺秦王 編劇 以筆名葉恭
閻惜嬌
三笑 李麗華《深閨吟》(以筆名葉舫)[7] 一名《唐伯虎點秋香》
華藝 觀世音 藝華以「華藝影業公司」名義推出;
一說葉逸芳、葉恭同列編劇[11]
藝華 秦香蓮
三笑續集
千里送京娘 李麗華《千里送京娘》及《空谷哀音》(以筆名葉舫)[7]
1941 風流寡婦 一名《貴婦淚史》;
一說藝華以「華藝影業公司」名義推出[11]
新茶花女 李麗華《天上人間》(以筆名葉舫)[7]
玫瑰飄零 李麗華《三個世界》[12]及《朝歌》(以筆名葉舫)[7]
魂斷藍橋
光華 同命鴛鴦
1942 藝華 花月良宵 導演 一說與陶繼鱉合導[11]
一夜銷魂 編劇
賊美人
奇女子
中聯 千金怨
1947 新時代 處處聞啼鳥 編劇、製片
1948 五華 斷腸相思 編劇
血濺姊妹花
華光 海上英雄 一說屠光啟自編自導[13],存疑
新時代 六二六間諜網 白光《假正經》及《懷念》[14]
新中華 紅粉盜 香港出品
1949 新時代 夜來風雨聲 編劇、製片
殺人夜 不明
華星 雙槍女俠 編劇
華光 年年如意
新中華 太平橋的怒潮
合作影藝社 風流寶鑑 導演 以筆名易舫;香港出品
1950 東華 三百六十行 導演、編劇
說謊的丈夫
陰陽界 編劇

香港時期

[编辑]
上映年份 電影公司 電影名稱 職務 筆名 作詞歌曲 備註
1959 鳳凰 小月亮 編劇 葉逸芳
1961 長城 迷魂阱 易方
1962 糊塗姻緣 改編自贛劇
甜言蜜語
1964 三笑
龍鳳呈祥 改編自越劇劇目《是我錯》
1965 皇帝出京 改編自果戈里劇作《欽差大臣
1966 鳳凰 審妻 與陳召合編
1967 長城 飛龍英雄傳
1968 邵氏 女俠黑蝴蝶 羅維合編
長城 珍珠風雲 與梁漢文合編[15]:197
邵氏 玉羅剎 葉逸芳 何夢華合編
1969 桃李春風 歌曲作詞 易方 歌名《桃李春風》、《愛情的追求》[15]:243,歌手未明
1970 玉女親情 編劇 逸芳 歌名《凱旋》、《無限的愛》[16]:17,歌手未明
金衣大俠 易方 黃楓合編[16]:19
女俠賣人頭 葉逸芳 取材自清代武俠小說《綠牡丹全傳》及《粉粧樓》中的「胡奎賣人頭」[16]:20
噴火美人魚 易方 歌名《熱心的朋友》、《快樂逍遙》、《有緣相逢》、《美麗的漁島》[16]:41,歌手未明
大羅劍俠[16]:46-47
愛情的代價 歌名《明珠》[16]:50,歌手未明
1971 愛情大拍賣 葉逸芳 歌名《雨夜花》、《挖花歌》、《你真美麗》、《望春風》、《迷人的假期》、《我倆的愛》、《沒有一句真話》、《罵你打你殺你》、《不要騙我》、《可愛山中花(一)》、《可愛山中花(二)》、《特別快車》(以筆名易方)[16]:80-81,歌手未明
鍾馗娘子
芳華虛度 逸芳
鬼谷神女 葉逸芳 葉榮祖執導;現僅存劇本
1972 黑店 歌名未明 葉榮祖執導
新白蛇傳 約1973年寫成,未有開拍
1974 惡虎村 取材自清代武俠小說《綠牡丹全傳》[16]:214
合同、嘉禾 黃飛鴻少林拳 易方
雷鳴 啼笑夫妻 葉逸芳
歐亞 赤膽好漢 歐亞電影企業公司創業作,在台灣以新和興影業公司名義出品[16]:255
1970年代 雷鳴 嶺南之虎

註釋

[编辑]
  1. ^ 葉逸芳在2001年的訪談中,具體指出自己出生於1913年的農曆10月15日及西曆11月12日,當時88歲。
  2. ^ 葉逸芳自述的細節如下:其歌詠隊隸屬61師,駐守富春江,後61師被調動至漢口補充兵源,準備北上參戰,因其體弱,被介紹留在漢口的中國電影製片廠。[4]:202
  3. ^ 據葉逸芳自述,他在長城主要擔任宣傳崗位,劇本不多,但在後人整理的上映紀錄中,他在長城的編劇作品遠多於鳳凰。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1.2 徐元勇; 孙黄澍. 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9: 182. ISBN 978-7-5641-7894-9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 2.1 2.2 2.3 阮紫瑩. 葉逸芳電影作品年表. 郭靜寧 (编). 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之五:摩登色彩──邁進1960年代. 香港: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08: 318–323. ISBN 962-8050-47-8 (中文(香港)).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香港影人小傳檢索:葉逸芳 (PDF).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25-0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28) (中文(香港)).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郭靜寧 (编). 口述歷史:葉逸芳. 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之五:摩登色彩──邁進1960年代. 世怡據朱順慈2001年9月之訪問整理. 香港: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08: 198–217. ISBN 962-8050-47-8 (中文(香港)). 
  5. ^ 藝華宣傳部長葉逸芳大捧汪洋. 青春電影. 1939, 4 (6): 5 (中文(繁體)). 
  6. ^ 周仲谋. 附录一 艺华公司大事记. 艺华影业公司探析.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17: 336. ISBN 978-7-5473-1096-0 (中文(中国大陆)). 
  7. ^ 7.0 7.1 7.2 7.3 7.4 严佐之; 严半之 (编). 老上海时代曲:严氏三杰歌谱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3: 51–55, 257–258. ISBN 978-7-5720-1870-1 (中文(中国大陆)). 
  8. ^ 左派影人奔向自由 長城編劇投效邵氏 葉逸芳拆穿赤左友假臉具. 工商晚報. 1967-06-11: 3 [2025-02-16] (中文(香港)). 
  9. ^ 康清. 宮粉紅情商倩影儂助陣 葉逸芳編劇獲邵氏倚重. 工商晚報. 1968-07-10: 3 [2025-02-16] (中文(香港)). 
  10. ^ 阿杜. 杜亦亦道:沙士逃魂. 香港文匯報. 2013-03-01 [2025-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1) (中文(香港)). 
  11. ^ 11.0 11.1 11.2 周仲谋. 附录二 艺华公司摄制影片一览. 艺华影业公司探析.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17: 339–351. ISBN 978-7-5473-1096-0 (中文(中国大陆)). 
  12. ^ 王勇 (编). 海上留声:上海老歌金曲100首.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102–106. ISBN 978-7-80751-413-8 (中文(中国大陆)). 
  13. ^ 焦仕刚. 附录一 1945-1949年上海电影目录(故事片). 上海电影发展研究 1945-1949.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23: 247–251. ISBN 978-7-106-05435-9 (中文(中国大陆)). 
  14. ^ 刘光华 (编). 夜来香: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精选100首.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6: 97–98. ISBN 7-5396-2778-6 (中文(中国大陆)). 
  15. ^ 15.0 15.1 郭靜寧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六卷(1965-1969). 香港: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07. ISBN 962-8050-42-7 (中文(香港)).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郭靜寧; 沈碧日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七卷(1970-1974). 香港: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10. ISBN 978-962-8050-54-3 (中文(香港)).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