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茨菇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茨菇灣(英語:Chi Kwu Wan),又有稱慈菇,是香港新界荃灣一個已消失海灣和寮屋村落,原位於現今德士古道葵福路交界一帶。

歷史[编辑]

茨菇灣原是荃灣南面的一個小海灣。[註 1]早於20世紀以前,已有人在該處沿山坑開墾耕作。1920年代初,茨菇灣上建成一個碼頭。1930年代初,德士古石油公司獲批在茨菇灣以南的海岬建立油庫,並於沿岸興建德士古道,經茨菇灣連接荃灣。

1950年代中,從德士古道分支開去的醉酒灣道落成,該路起始於茨菇灣,翻過山嶺到達醉酒灣。1950年代末,荃灣發展成新市鎮,茨菇灣海灣被填埋。同期,茨菇灣一帶有不同行業的工廠進駐,工廠之間逐漸發展成一片依山而建的寮屋區,經歷多次火災和山泥傾瀉。[1]1971年1月,寮屋區發生大火,燒燬木屋187間,受影響災民達1040餘人。[2][3]

至1980年代,村內建有約800多戶寮屋,有約3000名居民,是當時荃灣最大規模的木屋區。村內只有4個公廁,環境惡劣。[4][5][6][7]因應德士古道和荃青交匯處的擴建工程,茨菇灣木屋區終於1988年全面拆卸。[8][9][10][11]閒置多年後,原址大部份地皮於1998年發展成嘉里貨運中心

參考來源[编辑]

  1. ^ 茨菇灣山泥傾瀉 居民要求遷葵涌. 華僑日報. 1987-08-29. 
  2. ^ 荃灣茨菇灣大火五小時. 華僑日報. 1971-01-10. 
  3. ^ 茨菇灣災民安置區 須點油燈照明. 華僑日報. 1971-04-02. 
  4. ^ 茨菇灣木屋區僭建增加. 華僑日報. 1983-01-08. 
  5. ^ 荃灣最大木屋區 茨菇灣難以改善. 華僑日報. 1984-04-18. 
  6. ^ 茨菇灣村明年清拆 房署快將安置居民. 華僑日報. 1987-10-22. 
  7. ^ 一再推延造成不便茨菇灣村民促儘快清拆. 華僑日報. 1988-02-05. 
  8. ^ 荃灣計劃動用兩億 大舉擴展道路系統. 華僑日報. 1985-11-06. 
  9. ^ 葵湧茨菇灣村下月清拆. 華僑日報. 1988-07-24. 
  10. ^ 茨菇灣村清拆決延至十一月居民月底上樓. 華僑日報. 1988-08-03. 
  11. ^ 祝融肆虐茨菇灣木屋區二百木屋付一炬附近居民大疏散. 華僑日報. 1989-02-12. 

參見[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註">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