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語書寫系統比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語書寫系統比較是指將臺灣話的各式書寫系統加以比較其特性。[1]臺灣話有數種相異表記系統,包括了漢字及衍伸文字、羅馬字等等。亦述說各式臺語的電腦字體輸入法。比較的宗旨除在提出各式臺語的特點及優缺點之外,主要盼望臺語能截長補短的提出一種主要的臺語標記方法,以做臺語文字書寫之標竿。

比較表

[编辑]

以下就各式目前各式臺語的拼音系統的特性,以及各式所謂的優缺點加以判別比較:

類別/書寫方式 起始或制定年代/
特色與優點
缺點
中文 > 注音 臺灣方音符號
「ㄉㄞˊ ㄨㄢˊ ㄏㆲ ㄧㆬ ㄏㄨˊ ㄏㄜ˫ 」
 1946年
  • 在臺灣各漢語族語言之間有一致性,包括了臺語、客語國語官話)。
  • 由既有的注音符號擴充而來。因注音符號為初級教育的教材,因此使方音符號較為易懂與普及。
  • 相同符號的發音是唯一的,通用性高不會混淆。
  • 不需受限於羅馬字母的發音原則而爭論不定。避免在羅馬字母的各自表述。
  • 單字內可使用直式書寫並在兩字間採橫向書寫,以縮短整句長度,比全橫向易閱讀,能快速分出子母音。
  • 中華民國教育部所提倡的閩南語拼音之一。
  • 修訂自主性高[2]
  • 需設計方便快速的輸入法軟體來符合美式鍵盤,現行的有「華音延伸鍵盤」[3]等。
  • 輸入法若無巧妙安排精簡,便另需準備擴充的特有鍵盤;否則用一般鍵盤輸來入有很大的困擾;遠離使用者的方便性。
  • 外國人要從頭學習。
  • 直式書寫組合尚未收入到一般ISO編碼標準,輸入時只能以橫式將就。
  • 未標示出臺語的特色長處-變調與斷詞。[註 1]
  • 部分符號外型,在容易辨識和手寫快速的兼顧上,有改進的空間。
  • 注音符號本身為反切的簡化延伸,但方音符號在入聲標示上受到羅馬字影響而造成破壞反切構造。[註 2]
中文 > 漢字

 臺閩漢字
 
 1566年
  • 書寫台語白話文使用過的漢字
  • 未標準化,各家使用的漢字不同
中文 > 漢字 切音同音字[4]  1800年
  • 每一個聲母和韻母皆須用一個漢字表達,冗長且不易閱讀。
  • 反切出無數種漢字可能。
中文 > 漢字 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  2009年
  • 建議用字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告的漢字使用方案,試圖對民間混亂的臺語用字作出整合,但不具強制性。
外文 > 日文 臺灣語假名
タイヲァヌギイカナ
 1900年代
  • 日治時期由日本官方以日語片假名發展而來。以振假名的形式書寫於漢字旁,表示發音。
  • 假名為方塊字,相容漢字書寫系統,易與漢字對齊、配合書寫方向漢字。
  • 臺灣日文學習人口多,老一輩也曾受過日文教育。
  • 日語除了鼻音外,無以輔音結尾的假名,因此必須使用帶有元音的假名來表示臺語韻尾。
  • 漢字方塊字一字一格,但轉寫為假名可能會占用兩格甚至三格,長短不一。
  • 臺語有六種元音,日語僅五種,因此必需另外記與日語不同的發音規則。
  • 臺語有鼻化元音、聲調,臺灣語假名另外發明了符號來表示,這些符號無法以一般電腦輸入和顯示。
外文 > 韓文 臺語諺文
「대끼 깐뿐」
 1980年代
  • 與臺灣語假名相同,具方塊字優勢。
  • 現代電腦系統均能正常顯示諺文,使用系統內建的韓語輸入法即可直接輸入,不需額外的軟硬體輔助。
  • 諺文的一字一音,不會有假名、羅馬字長短不一的問題。
  • 總共使用24種符號,少於方音的45種符號,羅馬字母的26種符號。
  • 因韓語也有韻尾的概念,因此較臺灣語假名標記準確
  • 一些符號可做聲母又做韻母。但其中有些用作韻母時,發音卻與用作聲母不同。
  • 與韓語實際發音有差異。
外文 > 拉丁字母 白話字 / 教會羅馬字
「Pe̍h-ōe-jī / Kàu-hōe Lô-má-jī」
 1830年代
  • 與羅馬字母互通(但發音不一定相同),普通鍵盤可支援大部份字母。
  • 留下許多台語羅馬字的文字紀錄。
  • 早期教會神職人員乃至閩南族群使用。
  • 易於外國人學台語。
  • 受制於26個羅馬字母的搭配或轉音,一個子音得用兩、三、四個字母表示,如 chhi(等於一個方音符號「ㄑ」)。
  • 易與其他使用羅馬字母的語言的字母發音混淆。
  • 台灣內部的羅馬字拼音的派別眾多,至少曾出現大小不一的50種以上解讀方式。[1]
  • 過去不同的傳教士間拼法也不十分統一,直到二戰後教會的羅馬字拼寫法才趨於統一。[5]
  • 會說台語的台灣民眾大多不熟悉。[6][7][8]
外文 > 拉丁字母
 臺灣語言音標方案(TLPA)
「 Tai5-uan5 gi2-gian5 im1-phiau1 hong1-an3 」
 1991年
  • 對「教會羅馬字」 作出調整,相容性高。
  • 使用數字標調,可避免電腦輸入調符困難的問題。
  • 易與其他使用羅馬字母的語言的字母發音混淆。
  • 其他拼音系統由於保留調符,可用文句呈現。但若採取數字標調,在文字書寫上將有窒礙。
外文 > 拉丁字母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臺羅)
「 Tâi-uân Bân-lâm-gí Lô-má-jī
Phing-im Hong-àn 」
 2005年
  • 源於「臺灣語言音標方案」與「教會羅馬字」,故二者相容性極高。
  • 使用的拼音較其他方案更符合國際音標格式。[註 3]
  • 中華民國教育部所提倡的閩南語拼音。
  • 其有針對台語中的少數腔設計擴充,如[er]、[ir]、[ee]、[or]等。
  • 易與其他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之字母發音混淆。亦未與IPA相當符合,比如濁齒齦塞擦音/j/在IPA音標字為/d͡z/(而/j/在IPA是在表示硬腭近音)、與IPA差距甚大。提議將/j/改成/dz/,如此亦與濁齒齦擦音/z/有所區別。
  • 鼻化元音改成/-nn/較比原來的單一的/-ⁿ/顯得冗長。提議參照西班牙語發音/ñ(nn)/改成/-ñ/。[9]
  • 中央元音/-o(ə)/易於與其他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之字母半開後圓唇元音/-o/二者混肴。而且本身的半開後圓唇元音/-oo/與中央元音/-o/ 亦且拼法混亂混淆使用、比如:/hok/(福)與/oo-a/(烏鴉),一個是 /-o/、一個是 /-oo/;二者均為半開後圓唇元音/-o/但是拼法相異且混淆。提議中央元音/-o(ə)/一致改成/-ə/;而半開後圓唇元音/-oo/一致改成/-o/。
  • 半開後圓唇元音改成(-oo)較比原來/-o͘ /顯得冗長。提議簡縮改成/-o/。[9]
  • IPA的/ɪn/(十五音/堅/)維持/-ian/(ian是以較保守的語音來拼寫臺語)並沒有反映目前較主流的(-en)語音。[10]
  • 輕聲表示法 --a/--e 等顯得冗長,在連結字尾表示輕音時、將原字組過度拉長。提議將 --a/--e 等、表示為/å/與/e̊/等,亦即去除字母前面的雙連槓;或如此可以簡要的表示輕音。
  • 對於閉前不圓唇元音/I(i)/,為對於使用漢字的使用者可以區別度更大,建議/i/的大寫/I/改為同於土耳其字母的/İ/[11][12][13]。如此可以避免誤寫誤認/L/的小寫/l/為/i/大寫的/I/;進而提高辨識度,以及學習清晰度與效率。
外文 > 拉丁字母 臺語通用拼音(臺通/DT)
「 Dāi-ghî tōng-iōng pīng-im 」
 1998年[14]
  • 以易學通用為口號,但實際上不被教育部視為官方拼音,目前通用程度極低。
  • 為與普遍台灣人之聲母認知妥協,不送氣清音(p、t、k)以濁音字母(b、d、g)表示,而原本的濁音字又須另造拼法(bh、gh),導致清濁對立無法從拼音當中反映,該拼音並不相符於閩南語之「濁音、送氣清音、不送氣清音」三元對立音系。
  • 直接標示表面調值(標變調),閩南語慣有之「變調」特性無法從拼音當中反映。
  • 因標變調;而各地語音基本上都有出入,無法通用各地的地域語音適應性問題;造成甲地人無法看懂乙地人的寫法。
  • 無論是與歷史悠久的教羅,或現今被教育部所認定為官方拼音的臺羅,甚至以其為基礎的漢語拼音,三者與臺通的相容性皆極低。
外文 > 拉丁字母

 臺語現代文(MLT)
「 Taigie Hiexntaibun 」
 
 1987年
  • 有標示出具有斷出詞組功能的變調
  • 對於中央元音/-o(ə)/並沒有確定使用的字母;目前提議以/-ə/暫代。
  • 間接失去聲調,以增加子音韻尾來表示聲調。
外文 > 拉丁字母 簡式臺語現代文 (SMLT)  1987年
  • 由「臺語現代文」簡化而成
  • 原『Q』字母大小寫一樣、造成字形轉換困難;不過目前已修改過此項缺失。
  • 間接失去聲調符號,以增加子音韻尾來表示聲調。
外文 > 拉丁字母
 普實台文(PSDB)
「 Phofsit Daibuun 」
 2002年
  • 對「臺語現代文」所作的修改版
  • 修改後之音素前後的一致性不夠。
  • 間接失去聲調符號,以增加子音韻尾來表示聲調。
外文 > 拉丁字母 國際音標(IPA)  1888年
  • 可表示世界各個語言
  • 發音準確
  • 整套系統龐大且複雜
  • 與臺灣英文教學常用之專門適用於英語的KK音標相近但實際上有差別。[註 4]
  • 一般鍵盤無法輸入特殊字母。

漢羅合用

[编辑]

簡稱漢羅,係將臺閩漢字與上述羅馬字方案之一合用,將語音所對應之漢字不明者,直接以羅馬字書寫語音,在1980年代後期開始流行。[15]最常見的模式為漢字與白話字或者臺羅字一同書寫。這種書寫模式與日語的漢字假名合寫文韓語廢漢字前的漢諺合寫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在文字上並非自創,而是借用西方拼音文字。而目前漢羅台文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且寫法混雜。

電腦處理

[编辑]
白話字用例:臺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

輸入法

[编辑]

多數键盘布局輸入法皆可用於輸入拉丁文字漢字。一些可免費使用,一些為商用。

閩南語族的RFC 3066代碼注冊為nan。[16]臺灣話可用「nan-TW」表示。

使用漢字書寫臺灣話時,一些人創立他們認為不會出現的「新」字元以直接使用或假借已有的字;這些取自粵文喃字韓文漢字日本漢字中的類似用法。這些通常沒被Unicode(或者相應的ISO/IEC 10646:通用字符集)收錄,給計算機處理帶來了問題。

所有白話字所需的拉丁字元可通過Unicode(或者相應的ISO/IEC 10646:通用字符集)呈現出來,使用預組或組合用(附加符號)字元。

[ɔ]音的輸入法

[编辑]

2004年6月之前,與O相似但開口更大的元音[ɔ]使用「向右上方的點」書寫,但沒被分配編碼。通常的變通手法是使用(單獨的)字元「middle dot」(U+00B7,·)或者更少見的組合用字元「dot above」(U+0307)。鑒于這些遠離了初衷,自1997年起相關的提議被提交給主管ISO/IEC 10646的ISO/IEC工作組——即ISO/IEC JTC1/SC2/WG2——以為新的組合用附加符號「dot above right」分配編碼。現在被官方分配給U+0358(參見文件N159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2507N2628N269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及N277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已有字型支援這個字元,如Charis SIL

註釋

[编辑]
  1. ^ 而國語因變調的規則少且不具斷詞功能,即使未標出,仍可使用良好(如洗澡的洗變調為像二聲的發音,但仍標為三聲)。
  2. ^ 如 ik 在反切上屬 ing 的入聲,但方音符號卻將之標為 i 的入聲,造成像是 i 有ㄅㄉㄍㄏ四種入聲
  3. ^ 如國際音標[ts]在白話字中寫為[ch],在通用拼音中寫為[z],但台羅拼音則跟國際音標一樣寫為[ts]。
  4. ^ KK音標為一般IPA音標的簡化版,失去準確性(需記住額外的規則),且KK音標只能適用於英語標音用,無法用來標示台語等其他非英語之語言。如KK音標中的[t],可能表示的是國際音標的[]或是[]。詳細請參見:英語國際音標列表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以羅馬拼音最多,至少有50套. [2017-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2. ^ 洪惟仁. 論閩南語教材的書寫問題 (PDF). [2020-04-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9-16). 由國語轉移到台語的學習最方便的拼音工具";"比羅馬字更適合作為補充漢字不足的拼音字 
  3. ^ 吳守禮台語注音輸入法. [2017-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4. ^ 傳統的閩南語字典有的用「十五音」配「四十五字母」來反切. [2017-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7). 
  5. ^ 臺羅拼音方案的優點. [2017-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6. ^ 離譜作業!學校要求國小學童用羅馬拼音學台語。家長怒批:是要逼死誰. [2017-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7. ^ 艱澀小學台語教材!網友崩潰:我不是台灣人. [2017-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9). 
  8. ^ 以羅馬字教學的台語難倒了眾網友. [2017-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7). 
  9. ^ 9.0 9.1 (鄭溪泮 1926),鄭溪泮著,李勤岸 編,"出死線",海翁文庫,開朗雜志事業公司,2009-12. ISBN 978-986-6993
  10. ^ Chen & Gussenhoven (2015),第328頁.
  11. ^ Yazım Kılavuzu - Ses, Harf ve Alfabe [拼写指南:发音、字母和字母表]. Türk Dil Kurumu.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30) (土耳其语). 
  12. ^ Yazım Kuralları - Ünlülerin Nitelikleri [拼写规则:元音性质]. Türk Dil Kurumu. [2021-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土耳其语). 
  13. ^ 周正清; 周运堂 (编). 土耳其语汉语词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ISBN 978-7-100-04280-2. 
  14. ^ 福台語拼音基本資訊答客問與說帖 (PDF). [2020-02-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2-27). 
  15. ^ 開放時期ê文字主張:「漢羅合用字」成做主流,梁淑慧[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6.06.04,台語信望愛
  16. ^ RFC 3066 Language code assignments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