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田 (臺中市)

坐标24°07′52″N 120°34′40″E / 24.13111°N 120.57778°E / 24.13111; 120.57778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4°07′52″N 120°34′40″E / 24.13111°N 120.57778°E / 24.13111; 120.57778

王田
漢字 王田
白話字 Ông-chhân
台語羅馬字Ông-tshân
閩南拼音Óngcán

王田,是臺灣臺中市大肚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東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王田里中和里[1][2]

地名源自荷蘭統治時期的「王田制度」。台鐵縱貫鐵路山線海線自此分歧(或稱交會),而中山高速公路王田交流道也建於本境之內 [2]。境內設有追分車站,因地處三角線關係,形成介於彰化大肚成功之間車站,並且曾以山線連接海線的成追線,取得「追分成功」一詞而聞名,為台灣旅遊景點。

日治時期,王田曾被列為中橫公路計劃線起點,路線大致是現今台14線,一路經霧社屯原,接著沿現今能高越嶺古道,翻越中央山脈,銜接台14線餘段,至終點銅門,但遲至1945年為止,僅存霧社至銅門此段路線呈現未動工狀態。公路總局探勘測量隊實地勘察結果,一度擺在中橫公路計劃線,後因地質不穩等因素,選擇今日中橫公路東段路線施工[3]

歷史

[编辑]

台灣清治末期,王田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王田庄」,隸屬於大肚下堡。該庄北與大肚庄番社腳庄為鄰,東與同安厝庄學田庄朥(月胥)庄為鄰,南邊隔大肚溪阿夷庄為界,西邊為社腳庄[1]

1901年(日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臺中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大肚區」,仍隸屬於臺中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全台二十廳合併為十二廳,大肚區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該庄改制為「社腳」大字,隸屬於臺中州大甲郡大肚庄,大字下有「社腳」、「山仔頂」小字名[4]

戰後大肚庄改制為大肚鄉,隸屬於臺中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大肚鄉隸屬不變。2010年12月,隨著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臺中市,大肚鄉改制為大肚區,村亦改制為里。

聚落

[编辑]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王田、籃仔頭,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此外,本地區尚有望高寮、南王田等聚落[2]

交通

[编辑]

台鐵海線大致以西北西—東南東走向繞大彎轉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經過王田地區西南部。境內西部邊界處設有追分車站,屬三等站,僅停靠區間車。台鐵台中線(山線)大致以東南東—西北西走向繞大彎轉為與海線同向的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經過本地區東南部,境內未設站,東北側最近的是成功車站,亦屬三等站,僅停靠區間車,南側最近的是與海線會合的彰化車站,屬一等站,除少數普悠瑪號、自強號班次外,其餘各級列車均有停靠。由此可前往台鐵沿線各站。成功車站與追分車站間另設有成追線鐵路,與海線、山線鐵路形成特有的「三角線」。[1][2]

省道台1線(沙田路一段)又稱「縱貫公路」,是台北至屏東楓港的台灣西部傳統平面幹道,大致以西北西—東南東走向繞大彎轉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經過本地區,並位於鐵路東北側。由該道路向西北西可前往大肚市區、龍井、梧棲、清水等地,向南南西可前往彰化、花壇、大村、員林等地。[1][5][6]

省道台1乙線(中山路三段)是大雅至王田的幹道,其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東南部邊界外緣的省道台1線路口。由此向東北東轉東南東可前往烏日、台中市區西部、北屯西部、西屯東北端、大雅並止於省道台10線路口。[1][5]

區道中122線(南榮路)是南王田至大肚橋的道路,其西側端點位於本地區東南部區道中123線路口。由此向東北東出境後可前往朥(月胥)西南端並止於省道台1乙線路口。[1][2][7]

區道中123線(興和路)是追分至南王田的道路,其北側端點位於王田交流道西側的省道台1線路口。由此向東南轉西南過兩次鐵路涵洞後,轉南南東至區道中122線起點路口圓環,轉南南西至直線路底為止。[1][2][8]

產業

[编辑]

王田斷崖

[编辑]
大肚山鳥瞰王田交流道,對岸即八卦山彰化市

王田斷崖又稱王田崁,本境居於該斷崖之下,屬大肚台地地形構造一部分,是大肚溪沖刷形成的河蝕崖[9]。整座山崖地勢呈西高東低,其山崖西側有追分車站,東側是成功嶺,該處視野遼闊地點為「望高寮」。

王田斷崖是座頭嵙山層地質,是大肚台地全境唯一露頭此地層之處[10]。由於坡度十分陡峭,超過30%坡率以上的坡度都是集中於此,佔臺地全境坡度面積達8.6%,被歸為不宜開發地區,加上斷崖下方有工廠與重要交通設施等,因此斷崖上方鮮少開發成建地[2][11]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1:10,000大肚鄉行政區域圖》. 內政部. 2006. ISBN 9860045356 (中文(臺灣)). 
  3. ^ 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興建概要. 《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開發紀念集》. 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1972年6月1日: 第27-28頁 (中文(臺灣)). 
  4.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5. ^ 5.0 5.1 《臺中縣行政區域圖》
  6. ^ 《彰化縣行政區域圖》
  7. ^ 《短之最---中122》,台中鄉道選單@HSR on Highway.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8. ^ 《風華一時總會盡---中123》,台中鄉道選單@HSR on Highway.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9. ^ 石再添、楊貴三. 八卦臺地的活斷層與地形面.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11期.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 1985 (中文(臺灣)).  外部链接存在于|chapter= (帮助)
  10. ^ 何信昌、陳勉銘. 臺中. 《五萬分之一臺灣地質圖》(第24號). 中央地質調查所. 2000 (中文(臺灣)). 
  11. ^ 王宗仲. 台灣地區山坡地開發潛力與應注意事項:大肚山分區. 《營建世界》(第99期). 營建世界雜誌社. 1990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