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死亡咖啡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死亡咖啡館(英語:Death Cafe)是一種在開放場合談論死亡的非營利聚會活動,聚會者可以一邊享用茶點,一邊談論死亡理念、態度、葬禮財務規劃等話題,但不提供心理諮商推銷的服務。[1] 其目的是希望藉由公開討論的方式,來降低人們對死亡的恐懼,並以正面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死亡,使人生能夠活得更有尊嚴和意義。[2][3]

這個概念是源自瑞士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伯納德·克瑞塔茲(Bernard Crettaz)在2004年創立的「死亡咖啡館」(café mortel)座談,之後陸續在法國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香港台灣等多國城市受到關注。[4][5][6][7][8] 據英國官方網站的統計,至2014年7月爲止,全球已有19個國家舉辦超過1,000場的「死亡咖啡館」聚會。

台灣

[编辑]

台灣自2014年開始由郭慧娟引進並開始舉辦第一場的死亡咖啡館,至2022年止舉辦超過700場以上[9],每場沒有年齡上的限制,從最小7歲至98歲都有人參加,地點上並沒有特別挑選方式,包含咖啡館、學校、基金會、書店都有舉辦過的蹤跡,甚至邀請殯葬公司進行探討(如金寶山龍巖 (公司)、楊子佛教禮儀),談論的內容主要圍繞生命議題,許多網路上探討晚年醫療問題、臨終死亡的恐懼、葬禮儀式的選擇等等,這樣的集會讓參與的人可以談論台灣過往忌諱的死亡話題,直面死亡焦慮,將談論死亡轉變為一種愛的形式以及生命的探索

名稱與場次 舉辦日期 地點 參與人員或機構
台灣第一場死亡咖啡館[10] 2014/10/24 台中叛逆因子咖啡館 一般民眾
台灣第二場死亡咖啡館[11] 2014/11/6 金寶山玫瑰園 金寶山從業人員
台灣第一百二十二場死亡咖啡館[12] 2016/11/26 龍巖營業處 龍巖從業人員
台灣2023年死亡咖啡館[13] 2023/3/24 益品書屋 楊子佛教禮儀與一般民眾

參考來源

[编辑]
  1. ^ YouTube上的死神九問:未知死,焉知生?,始於9分35秒. RTHK 香港電台. 2015-03-08 [2015-03-12].(繁體中文)
  2. ^ 郭政隆. 南華大學死亡咖啡館 喝咖啡聊生死. TNN台灣地方新聞. 2014-11-18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0). 
  3. ^ 死亡咖啡館 談論生與死. 臺灣殯葬資訊網. 2013-10-31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 Molly Guinness. Never say die? Far from it in Paris death café. 獨立報. 2010-11-01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5. ^ Janice Lloyd. 'Death cafes' normalize a difficult, not morbid, topic. 今日美國. 2013-04-07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6. ^ Christy Choi. At Hong Kong's Death Cafe, it is love and life that is on the menu. 南華早報. 2014-06-15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2). 
  7. ^ 張伶銖. 死亡咖啡館 大聊生死論. 自由時報. 2014-07-29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5). 
  8. ^ 温雅琼. 澳洲布里斯班现“死亡咖啡馆” 顾客围桌谈死亡. 中國新聞網. 2013-10-15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9. ^ 直擊死亡咖啡館 長輩大談生死超歡樂. 
  10. ^ 「死亡咖啡館」糾眾 自在談生死. 
  11. ^ 臺灣第二場「死亡咖啡館」活動紀錄. 
  12. ^ 臺灣第122場「死亡咖啡館」活動全記錄. 
  13. ^ 【死亡咖啡館‧遍地開花系列講座活動】身後預囑與環保葬. 

延伸閱讀

[编辑]
  • Bernard Crettaz. Cafés Mortels: Sortir la Mort du Silence. Geneva: Labor et fides. 2010. ISBN 9782830913903 (法语).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