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手門
外观
源流
[编辑]清朝初叶,流落天津的明将郑海宁在河东大直沽天妃宫庙传“拦路拳”,后河南人郑天兴又传“练手拳”。李金刚等人得传后,不断研习,创编出拦手拳和翻拳。传至第六代有刘长海、陈连芳等人。在操拳、拦手拳、翻拳的基础上,又创编出以猛化疾、猛进迅击的炮拳,形成了“操、拦、翻、炮”四套母拳。[1]
介紹
[编辑]拦手门强调功底扎实,劲力浑厚,注重功力训练,以拦为核心,手法有缠、崩、按、摇、斩、拦、戳、抱、撕等;腿法有进、撤、闪、滑、插、蹍等。打法讲求拦截接打,沾手速发,以猛化疾,猛进速击,以快制静。[1]
套路
[编辑]攔手門的拳法招式包含拦路拳、练手拳、拦手拳和翻拳,在操拳、拦手拳、翻拳的基础上,又创编出以猛化疾、猛进迅击的炮拳,基本功法有:童子功、凝神养气功、丹道呼吸功、抖杆子、抓坛子、拧棒子、跑板子、蹲坑子、打木桩、搓沙子、十三太保。
拦手门练习的兵械有:大枪、花枪、春秋大刀、朴刀、方便铲、棍、单刀、双刀、单剑、双剑、短棍、大小梢子、流星锤、甩头一指、十三节虎尾鞭。
外部链接
[编辑]來源
[编辑]- ^ 1.0 1.1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拦手门. [202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