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後寮羅氏宗祠

坐标23°24′41″N 120°21′45″E / 23.411311495905306°N 120.36246027168013°E / 23.411311495905306; 120.3624602716801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後寮羅氏宗祠
位置嘉義縣水上鄉南和村後寮9鄰2之1號旁
坐标23°24′41″N 120°21′45″E / 23.411311495905306°N 120.36246027168013°E / 23.411311495905306; 120.36246027168013
建成时间1936年
官方名称後寮羅氏宗祠
類型登錄種類:歷史建築
评定时间2009年7月6日
後寮羅氏宗祠在臺灣的位置
後寮羅氏宗祠
後寮羅氏宗祠
後寮羅氏宗祠在臺灣的位置
詳細登錄資料

後寮羅氏宗祠位於嘉義縣水上鄉南和村後寮,原為紀念羅氏初祖羅美源而建造,後來成為羅氏家族的宗祠[1]。就建築技術而言,羅氏宗祠同時保留了傳統的大木結構及日治時期的工藝特色,且與後寮的地方歷史密不可分,因此嘉義縣政府於2009年(民國98年)7月6日公告登錄為嘉義縣歷史建築[2]

沿革[编辑]

根據相良吉哉的《臺南州祠廟名鑑》,羅氏宗祠創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供奉關帝、關平、周倉、媽祖、池王爺、白沙王、白沙王媽、羅美源夫妻,例祭日在農曆正月十三日、五月十三日[註 1][3]。民國52年(1963年),鄰近的協天宮修建完成後,部份神明遷移入廟,故目前宗祠內僅奉祀白沙王公、白沙王媽及羅美源夫婦牌位,由羅姓家族的成員負責祭祀。

2017年,嘉義縣政府獲得文化部補助經費,除了維護主體建物,也進行綠美化工程及改善排水設施,修復後可保持宗祠祭祀的功能,還可以在寬闊的廣場舉辦藝陣、藝文活動[1]

建築[编辑]

羅氏宗祠當前的建築為1920年左右所建成的樣貌,為一層樓磚造建築[2]

照片[编辑]

註釋[编辑]

  1. ^ 《臺南州祠廟名鑑》一書稱這棟建築為「祖厝」[3]

參考文獻[编辑]

  1. ^ 1.0 1.1 余信賢. 水上後寮羅氏宗祠修護獲千萬補助款. 中時電子報. 2017-07-05 [2017-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 ^ 2.0 2.1 後寮羅氏宗祠. 國家文化資產網.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24-06-23]. 
  3. ^ 3.0 3.1 相良吉哉. 《臺南州祠廟名鑑》 嘉邑城隍廟2002年3月再版. 臺南市錦町二丁目七七番地: 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南支局. 1933-08-18: 163、164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