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庞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庞煖
本名氏:庞
名:煖
国籍赵国
活跃时期战国
知名作品庞煖
別稱庞焕、庞子、庞援

庞煖(?—?),一作庞焕[註 1]庞子[1]庞援,《史记索隐·廉颇蔺相如列传》误作为冯煖战国末年赵国将领、纵横家,曾擒杀燕将剧辛以及合纵五国伐秦。

生平

[编辑]

龐煖出身不明,據《鶡冠子》記載最早出現於趙武靈王時期[註 2],曾與趙武靈王及趙悼襄王談論兵法。 [2][3]

燕國將領劇辛原來在趙國居住時與龐煖私交很好。 前242年,燕王喜因趙國長期遭受秦國攻擊,主將廉頗又出奔魏國,想趁機進攻趙國。出征前燕王喜曾詢問劇辛關於龐煖的情況,劇辛說龐煖是很容易對付的。燕王喜於是以劇辛為將攻打趙國,趙國派龐煖迎戰。最終趙軍大勝,俘虜燕國兩萬人,劇辛被擒殺。 [4][5]

前241年,趙、楚、魏、韓、燕五國共推楚考烈王為縱約長,龐煖為聯軍主帥,共同攻打秦國。聯軍攻至函谷關時,秦軍出擊,諸侯聯軍敗退。 [註 3]聯軍轉而進攻秦國的盟國齊國,奪取了饒安(今河北省鹽山縣西南)。 [8][9]

前236年,龐煖率領趙軍主力北上攻打燕國,想脅迫燕國一起進攻秦國。 秦王政以救援燕國為由,以王翦桓齮楊端和為將率軍兩路攻打趙國。當趙軍攻取了燕國的勺梁(今河北省定州市北)時,王翦出兵攻打趙國的上黨郡;當趙軍攻取了燕國的狸(今河北省任丘市東北)時,王翦已攻克了趙國的閼與(今山西省和順縣)、橑楊(今山西省左權縣)等六座城池;當趙軍攻取了燕國的陽城(今河北省保定市北)時,桓齮攻克了趙國的鄴城(今河北省磁縣鄴鎮)和安陽(即新寧中,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南);當龐煖聞訊揮師南下救援時,秦軍已經將漳水流域全數吞併。秦軍與趙軍同步行動,趙國只奪得燕國三座城池,卻丟失南方、西方的九座城池。此戰過後,趙國的力量進一步被削弱,趙悼襄王也因此抑鬱而終。 [註 4][10][11][12]龐煖的事蹟此後再無記載。

著作

[编辑]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在兵权谋家论著中记载庞煖著有《庞煖》三篇,纵横家论著中著有《庞煖》二篇,皆已失传。[13]

考证

[编辑]

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考辨·一百五十七·庞煖剧辛考》中考证在《荀子·议兵篇》中同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兵法的临武君即为庞煖,[14]但此观点缺乏其他史料佐证。

文学形象

[编辑]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庞煖于第一百零二回《华阴道信陵败蒙骜 胡卢河庞煖斩剧辛》中登场,本篇详细描述了庞煖与剧辛交战的经过:燕王喜想报鄗代之战惨败于赵国之仇,剧辛也在燕王喜面前夸口说庞煖是容易对付的,燕王喜于是任命剧辛为主将攻打赵国,庞煖与乐乘乐闲率军迎敌。庞煖先败剧辛一阵,燕将武阳靖中箭而亡。次日,剧辛邀请庞煖阵前对话,双方叙旧后再次激战,燕军不占优势,双方收兵。庞煖派使者给剧辛送去书信,说李牧已率赵军准备截击燕军后路,剧辛下令撤军,自己亲自断后。当夜庞煖率军追击剧辛,双方大战于胡卢河,剧辛战败后自刎,栗腹之子栗元被乐闲俘虏后遭处决。庞煖同李牧会师,乘胜进兵,取燕国武遂(今河北省徐水县西北遂城)、方城(今河北省固安县南)之地,燕王喜被迫派将渠求和后庞煖才撤军。

在第一百零三回《李国舅争权除黄歇 樊於期传檄讨秦王》中,庞煖在击败燕国后,合纵列国攻秦。庞煖率领赵、楚、魏、韩、燕五国精锐部队围攻秦国的渭南(今陕西省渭南市),秦国丞相吕不韦亲帅蒙骜、王翦、桓齮、李信内史腾等将迎战。王翦建议派兵袭击联军中的楚军,但李信手下督粮牙将甘回因押送粮草来迟受鞭刑后投奔楚军,楚军得知情报后撤兵。秦军率军夜袭赵军主营没有成功,天亮后庞煖得知楚军撤兵后解散联军,让韩、魏两国军队回国,自己率领赵、燕两国军队夺取了齐国的饶安。后吕不韦为报五国伐秦之仇,派蒙骜同张唐率军五万攻打赵国,又派长安君成峤同樊於期率军五万作为援兵接应。庞煖与副将扈辄率军十万迎战,在尧山击败张唐所帅的秦军。蒙骜下令扎寨,又命张唐催促成峤的援军。成峤从樊於期那里得知秦王政是吕不韦之子的消息后率军叛变,蒙骜接到消息后传令班师,并亲自率军断后。庞煖在太行山林深处埋伏精兵三万伏击秦军,射杀蒙骜,但庞煖也身中蒙骜之箭,回国后箭疮发作而亡。[15]

注释

[编辑]
  1. ^ 一说庞焕为庞煖之兄。
  2. ^ 錢穆認為《鶡冠子》是偽書,所記載不足以為證據,龐煖是否真與趙武靈王討論過兵法的說法存疑。
  3. ^ 關於此戰《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記載為(秦王政)六年,韓、魏、趙、衛、楚共擊秦,取壽陵。秦出兵,五國兵罷。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記載為(趙悼襄王)四年,龐煖將趙、楚、魏、燕之銳師,攻秦蕞,不拔。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記載為(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與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而《史記·卷七十八·春申君列傳》則記載為攻秦至函谷關。梁玉繩所著《史記質疑》認為聯軍中無衛國,取壽陵也記載有誤,見梁所著《史記志疑》第169頁。 [6]而楊寬認為蕞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北,已經深入秦國境內,五國聯軍沒有能力攻到此地,應以《楚世家》和《春申君列傳》的記載為準,見楊所著《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第1076頁。 [7]
  4. ^ 此戰《史記》的記載多有錯雜不明之處,採納楊寬所著《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的觀點,見楊所著《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第1103頁。 [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鶡冠子·近叠》:「庞子问鹖冠子曰……」
  2. ^ 《鶡冠子·武靈王》:武靈王問龐煥曰。
  3. ^ 《鶡冠子·世賢》:卓襄王問龐煖曰。
  4. ^ 《史記·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劇辛故居趙,與龐煖善,已而亡走燕。燕見趙數困於秦,而廉頗去,令龐煖將也,欲因趙弊攻之。問劇辛,辛曰:「龐煖易與耳。」燕使劇辛將擊趙,趙使龐煖擊之,取燕軍二萬,殺劇辛。
  5. ^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趙悼襄王)三年,龐煖將,攻燕,禽其將​​劇辛。
  6. ^ 梁玉繩. 《史記志疑》. 中華書局. 1981年4月. ISBN 978-7-101-05109-4. 
  7. ^ 7.0 7.1 楊寬.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11月. ISBN 7208031851. 
  8. ^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趙悼襄王)四年,龐煖將趙、楚、魏、燕之銳師,攻秦(蕞),不拔;移攻齊,取饒安。
  9. ^ 《史記·卷七十八·春申君列傳》: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
  10.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王政)十一年,王翦、桓齮、楊端和攻鄴,取九城。王翦攻閼與、橑楊…取鄴、安陽,桓齮將。
  11. ^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趙悼襄王)九年,趙攻燕,取狸、陽城。兵未罷,秦攻鄴,拔之。
  12. ^ 《韓非子·飾邪》:鑿龜數䇲,兆曰“大吉”,而以攻燕者,趙也。鑿龜數䇲,兆曰“大吉”,而以攻趙者,燕也。劇辛之事燕,無功而社稷危;鄒衍之事燕,無功而國道絕。趙代先得意於燕,後得意於齊,國亂節高。自以為與秦提衡,非趙龜神而燕龜欺也。趙又嘗鑿龜數䇲而北伐燕,將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始攻大樑(應為勺梁)而秦出上黨矣,兵至厘(即狸)而六城拔矣;至陽城,秦拔鄴矣;龐援揄兵而南,則鄣(應為漳)盡矣。臣故曰:趙龜雖無遠見於燕,且宜近見於秦。秦以其“大吉“,闢地有實,救燕有有名。趙以其“大吉”,地削兵辱,主不得意而死。
  13. ^ 见《汉书·卷三十·艺文志》。
  14. ^ 钱穆. 《先秦诸子系年考辨》. 上海书店. 1992年. ISBN 7805694745. 
  15. ^ 见《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三回·李国舅争权除黄歇 樊於期传檄讨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