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火箭发射场
地点 | 中国安徽省广德市誓节镇茆林村 |
---|---|
坐标 | 30°52′51.21″N 119°12′11.25″E / 30.8808917°N 119.2031250°E |
时区 | UTC+8 (北京时间) |
建立时间 | 1960年6月 |
所属 | 中国科学院 |
总发射数 | 33 |
发射台数 | 1 |
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广德603探空火箭发射场旧址 | |
地址 | 广德市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时代 | 1960年 |
编号 | 6-171 |
认定时间 | 2012年6月 |
广德火箭发射场[1][2]:118,又稱為603基地[3]、“T-7”火箭发射场[4]、华东区气象火箭探空基地[5]:55,是中國的亞軌道火箭发射场[6],位於安徽省廣德市誓節鎮茆林村,面积近3000亩,四面環山,難以進入,由中國科學院管理。广德火箭发射场是中国第一个正规的探空火箭发射场[7]:112。
背景
[编辑]此章节的準確性有爭議。 |
1957年至1958年1月,前苏联和美国先后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8]。尤其是美国成功发射了“探险者1号”,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这一消息,大大刺激了中国科学家[9]:18–19。1958年5月17日,在武昌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9]:19[10]。该会议后,中国科学院和国防部五院提出了“581工程”,将人造卫星的研制列为1958年的首要任务,主要是研制高能推进剂运载火箭和重型卫星,并计划于1959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1]:10。此时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苏联并没有完全按照先前的约定为中国提供援助,因此最为关键的火箭燃料问题得不到解决,火箭的研制工作止步不前[11]:12。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第一设计院为基础,成立了1001设计院[12]。同年11月,设计院从北京搬迁至上海,并更名为中科院上海机电设计院[13][14]。1959年1月,在中南海召开的会议上,邓小平认为中国的国力不足,因此无法按照“581工程”所计划的时间发射火箭,并提出应该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即先进行探空火箭的相关研究[11]:13。周恩来和聂荣臻随即将这一意见提交给了中国科学院,然后,中国科学院暂时停止了大型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将精力放在探空火箭上[11]:13[15]。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探空模型火箭T-7M在南汇老港火箭发射场成功发射[16],其飞行高度为8千米[17]。1960年7月16日,苏联照会中国政府,要求将苏联在华专家和顾问全部召回,中国的火箭研制工作陷入困难[11]:17。
建设与使用
[编辑]原先的南汇简易发射场有两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设施十分简陋[9]:23,规模较小,发射架只有20米高[18],不利于执行新一代探空火箭发射任务[19];另一方面位于上海郊区,且临近东海,人口较为密集,火箭着落有危险性,并且火箭箭体回收较为困难[7]:112[20]。因此,1960年2月,中国科学院拟定在华东地区寻找一块相对广阔而又偏僻的山地,建设一个规模稍大的发射试验场,建设工作以地球物理研究所为主,上海机电设计院参与[7]:112[18]。1960年3月,科技人员乘坐飞机在上海周边实地勘察,将新火箭发射场选址于安徽广德誓节渡山区茆林村的一片空旷地[20]。该场地四面环山,开发前遍地灌木荆棘,没有房屋和公路,交通不便,物资供应困难[7]:112。同月,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委商定后,广德火箭发射场开始建设,建设工作由地球物理研究所领导[7]:112–113,杨南生负责大工程系统[4][19]。而选址时间为1960年3月,出于保密需要,这一发射场定名为“603”试验站[10]。1960年6月[4](一说1960年7月[9]:25),火箭发射场基本建成,占地232.3公頃(3,485亩)[10][19][一说165.7公頃(2,485亩)[20][21]],海拔高度仅有几十米[5]:55。同时建成了52米高的直导轨桁架式发射架(竖立状态总高度54米[5]:55),并新修了一条8公里的道路[4][18]。同月,该发射场划归为上海机电设计院领导[7]:113。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发射控制室、发动机测试室、助推器装药室、推进剂加注房、发射场坪和发射架、箭头总装总调间、遥测接收站、雷达阵地工程、气象观测室和生活区等基础设施与场所即已建成[7]:113–114[19]。
从1960年7月开始使用,至1966年7月执行最后一批次飞行试验任务,该基地共进行了33次各种类型和多种用途火箭发射试验[19][21]。1960年6月底,第一枚T-7探空火箭加工完成,运抵广德火箭发射场。7月1日,火箭进行试射。但点火后发动机的管路突然发生爆裂,发射宣告失败[11]:19。1960年9月13日(一说1960年9月1日[6]),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气象探空火箭T-7在此成功发射,其发射高度已提高到60~80公里[19][22]:119。同年12月28日,经过近半年时间改进的T-7火箭再次进行试验,钱学森亲自视察。但由于风速过大,火箭过早转向,没有达到预定高度[11]:19。1962年,专家们对T-7火箭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型号称为T-7A气象火箭,以便满足中国科学院对气象火箭的新要求[11]:20。这为中国空间生物试验提供了条件[11]:20。为了生物试验的顺利进行,研制人员又对火箭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型号为T-7A(S1),其配备了生命保障系统、摄像系统和磁记录设备[11]:21。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生物探空火箭成功在此发射[23]。火箭載着八隻大白鼠,到达了80千米的高空,而后回收舱弹出,降落伞打开[11]:21。而后,大型动物飞行试验开始,首先选择的动物是狗[11]:21。工作人员在三十多只小狗中,遴选出了一只小公狗“小豹”和一只小母狗“珊珊”,并使用震动器、离心机等设备,对它们进行了模拟训练[11]:21–22。1966年7月15日,“小豹”被送上了离地面近百千米的高空[11]:22[6]。7月28日,“珊珊”成功上天并安全回到地面,并且箭头生物舱也被完整回收[11]:22。在两只小狗的飞行过程中,科研人员记录了狗的心电、血压、温度和呼吸四大生理指标,并且进行了生物遥测、传感器、舱内动物专用装置等一系列电子学和工程技术的研究。这四大生理指标至今仍为中国载人航天所采用[19]。两只小狗成功着陆后,一起被送往北京[11]:22。这是中国首次对具有高级神经系统的生物进行的空间试验[19]。
后续
[编辑]在这几次空间生物试验成功后,科技人员准备送猴上天。但此时文化大革命爆发,科研人员被紧急召回北京,这一计划被中断[11]:22。1966年后,由于中国的火箭发射任务逐渐转移到酒泉、西昌等新建基地,603基地除了一些小型的试验之外,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0][19]。1968年底,603试验站被移交给了上海市第二机电工业局(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19]。2009年,第八研究院重新启动603基地建设[21]。2010年1月13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对603基地进行了考察,与政府多次洽商后,决定重新将其启用[10]。而后在原探空火箭试验站的基础上,上海航天局将其扩建改造为防空导弹无线电测试等航天产品试验场,为导弹、运载火箭无线电遥测遥控试验和导弹飞行试验提供条件保障[19]。2011年,第八研究院修复了笼式发射塔架[21]。2011年12月,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发射塔架旁树立起一座纪念碑,其正面是钱学森的铜像,背面是603基地的发展历程[19]。2012年3月,第八研究院成立了603基地建设指挥部[21]。2015年12月30日[24],由当地政府出资的“广德西”高速出口开通,为603基地型号车辆通行提供便利和安全[20]。2016年,相关部门共同出资,对四栋建筑进行了复原和保护性修缮[21]。依靠着这一遗址,茆林村正在规划相关的旅游主题公园,誓节镇也在创建航天旅游小镇[10]。未来,这里还将面向国内航空、航天、兵器、电子等行业的科研单位,承担国家重大国防项目攻关的试验任务[19]。
纪念
[编辑]2006年正值中国农历生肖狗年,当年7月15日,广德县邮政局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联合制作发行了中国小狗“小豹”和“珊珊”飞天探路四十周年纪念信封[19]。第八研究院征集各类历史文物资料包括实物、文字、图片、影像等57份,并制作了《寻根603》纪录片,还编辑出版了《星火思源》纪念603基地建设文集[21]。
参考文献
[编辑]- ^ 历史沿革-1960年. 中国科学院. 2001-10-30 [2008-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21) (中文(中国大陆)).
- ^ 朱晴著; 《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总编委会组织编写. 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 王希季院士传记. 北京市: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4-01. ISBN 978-7-5159-0475-7 (中文(中国大陆)).
- ^ 张劲夫.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怎样上天的?. 中国科学院. 2006-10-17 [2008-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4) (中文(中国大陆)).
- ^ 4.0 4.1 4.2 4.3 王希季. 箭击长空忆当年. 中国科学院. 1999-08 [202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3) (中文(中国大陆)).
- ^ 5.0 5.1 5.2 李颐黎. 航天技术先锋. 北京市: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8-12. ISBN 978-7-5640-8839-2 (中文(中国大陆)).
- ^ 6.0 6.1 6.2 Shijiedu [誓节渡]. Encyclopedia Astronautica.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8) (英语).
- ^ 7.0 7.1 7.2 7.3 7.4 7.5 7.6 樊洪业. 中国科学院编年史 1949-1999. 上海市: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9-10. ISBN 7-5428-2110-5 (中文(中国大陆)).
- ^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人民网. 2016-06-20 [202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5) (中文(中国大陆)).
- ^ 9.0 9.1 9.2 9.3 蘭寧遠. 飛天紀:載人航天紀實. 香港: 開明書店. 2019-05-01. ISBN 9789624591552 (中文(繁體)).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张蓉. 夏彩云 , 编. 603基地的前世今生. 中宣在线. 2018-01-19 [202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5) (中文(中国大陆)).
-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兰宁远. 中国飞天路. 湖南省长沙市: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7. ISBN 978-7-5710-0200-8 (中文(中国大陆)).
- ^ 王小月. 60年前这句话,我们做到了!. 中国航天报. 2020-05-28 [2022-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3) –通过澎湃号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锟. 代号“603”,中国航天如今的辉煌成就,60年前从这里起步. 上观新闻. 2020-09-13 [202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9)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艳琼.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工程. 中国科学院院刊 (北京市: 中国科学院). 2019, 34 (09): 1003-1013. CN 11-1806/N. ISSN 1000-3045.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19.09.005. CNKI KYYX201909007 (中文(中国大陆)).
- ^ 韩钟昆. 倾力“两弹一星”,壮我国威军威. 中国科学院. 1999-08 [202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3) (中文(中国大陆)).
- ^ 张鹏. 唐小丽; 韩庆 , 编. 上海航天局603基地,中国航天事业从这里启航. 人民网. 2020-09-13 [202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2) (中文(中国大陆)).
- ^ T-7M. Encyclopedia Astronautica. [202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8) (英语).
- ^ 18.0 18.1 18.2 解密603:中国探空火箭发祥地. 新民周刊. 2012-06-18 [2022-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9) (中文(中国大陆)).
-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王建卿; 卓倬. 中国航天第一镇的前世和新生. 军工文化 (北京市: 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8, (08): 38-40. CN 11-5629/G0. ISSN 1674-1714 (中文(中国大陆)).
- ^ 20.0 20.1 20.2 20.3 广德603航天基地. 广德市人民政府. 退役军人事务局. 2019-07-15 [202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9) (中文(中国大陆)).
-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航天603基地入选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 观察者网. 2020-12-31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9) (中文(中国大陆)).
- ^ 朱新轩; 王顺义; 陈敬全 (编). 见证历史,见证奇迹 上海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百项第一. 上海市: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08. ISBN 978-7-5478-2582-2 (中文(中国大陆)).
- ^ 贝时璋院士:开展宇宙生物学研究. 新浪. 2006-11-15 [200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4) (中文(中国大陆)).
- ^ 李亚常. 广德西高速互通正式开通. 广德新闻网. 2015-12-31 [2022-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3) (中文(中国大陆)).
参见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 江丕栋主编;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编. 小狗飞天记——中国生物火箭实验纪实. 北京市: 科学出版社. 2008-03. ISBN 978-7-03-020524-7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编辑]- 优酷上的《寻根603》纪录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共产党员网上的《使命六〇三》纪录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