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吳任臣山海經廣注》中繪製的山海經中的夔

kuí,是中國傳說中的神獸;又是人名,相傳為時代的國家樂官

商朝西周時期傳說中一種近似的動物,形象多為無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在鐘鼎彝器等青銅器上經常會釋有夔紋[1][2][3]。外形像夔聲音如雷,僅有一足。據說黃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將夔殺死,以其皮製成戰[4]

傳說動物的夔

[编辑]

國語‧魯語‧韋昭注:「木石謂山也。或云夔,一足,越人謂之山繅也。或言獨足魍魎,山精,好學人聲而迷惑人也。」索隱夔音逵。閬音兩。家語作『魍魎』。

有子,名「㸸」,《廣韻.上聲.厚韻》:「㸸,夔牛子也。」

《山海經》中的夔

[编辑]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壯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為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山海經·中次九經》:「又東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東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龜,多tuó。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珀,其木多梅棠,其獸多犀象,多夔牛,其鳥多翰。」

郭璞云:「今蜀山中有大牛,重數千斤,名為夔牛,即爾雅所謂魏。」(珂案:郭注魏,今本爾雅作犩。)

參見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對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惡心,人多不說喜也。雖然,其所以得免於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獨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審而是固足矣。」一曰。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於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2. ^ 呂氏春秋·慎行論之六·察傳》:凡聞言必熟論,其於人必驗之以理。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於天下,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故唯聖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3. ^ 孔叢子·論書》:魯哀公問:「《書》稱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何謂也?」孔子對曰:「此言善政之化乎物也。古之帝王功成作樂,其功善者其樂和,樂和,則天地且猶應之,況百獸乎?夔為帝舜樂正,實能以樂盡治理之情。」公曰:「然則政之大本,莫尚夔乎?」孔子曰:「夫樂所以歌其成功,非政之本也。眾官之長,既成熙熙,然後樂乃和焉。」公曰:「吾聞夔一足,有異於人,信乎?」孔子曰:「昔重黎舉夔為進,又欲求人而佐焉。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唯聖人為能和六律、均五聲,和樂之本,以通八風。』夔能若此,一而足矣,故曰一足。非一足也。」公曰:「善。」
  4. ^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