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米特人种
外观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2年5月25日) |


《Man, Past and Present》(1899年),Augustus H. Keane著。
含米特人种,譯作含米特人、含族人或含姆人,是一個假設存在以挪亚之子含为祖先的人种。他们大多数身型高细与多数是牧民,一部分说亚非语系,但除此外就没共同点。
含米特種族在19世紀,作為科學種族主義的字眼,成為地中海人种一个分支。
含米特假說
[编辑]



十九世纪时欧洲人认为含米特人种与黑人不同,後來的學者對這些想法擴大,最有影響力的是意大利的種族理論家朱塞佩·塞吉。他的地中海人种理论认为有一個獨特的含米特種族群體,可分為兩個小組:西部,其中包括柏柏爾人,富拉尼人、圖阿雷格人、撒哈拉人和關切人;東部分支,其中包括埃及人、努比亞人、埃塞俄比亞人、奧羅莫人、索馬里人、圖西人、马赛人。他们不具备统一语言但有相似体质,塞吉也认为他们在非洲之角建立文明。
含米特假說影響在20世紀歐洲列強的非洲政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湖地區的部分民族如圖西族,流傳著祖先是白人,後來跟班图人混血而失去了最初的語言、文化和體貌。在盧旺達,它被提到對圖西族的優待態度。這被認為是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编辑]Michael F. Robinson. The Lost White Tribe: Explorers, Scientists, and the Theory that Changed a Contin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03-01 [2022-04-25]. ISBN 978019997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