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主實驗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民主實驗室
Doublethink Lab
成立時間2019年9月
(2019年11月29日登記)[1]
類型非政府組織
地址
方法研究發表、社會倡議、國際交流
重要人物
沈伯洋(理事長)
吳銘軒(執行長)
目標數位人權民主發展
網站https://doublethinklab.org

臺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簡稱DTL,是成立於2019年9月的非政府組織,關注開放政府、公⺠社會、數位⼈權等相關議題,以追蹤資訊操作機制、觀察監控技術和數位威權擴張的方式來研究資訊戰認知作戰錯假資訊英语Disinformation等議題,建立對抗資訊操作的協作預警系統。執行長為吳銘軒。[來源可靠?][2]

研究內容[编辑]

台灣民主實驗室主要分析中國政府驅動的錯假資訊英语Article Name,因此研究不侷限於事實查核,而更關注於資訊戰。他們特別關注那些可能放大錯誤資訊或宣傳的行為者,並監控社群平台上的內容是否會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影響。[來源可靠?][3]

中國影響力指數[编辑]

2019年,台灣民主實驗室發起「世界中的中國」計畫,與全世界相關研究者合作,分析中國在世界82個國家、地區的影響力,包括地方政治、外交政策、經濟、社會、媒體、學術等,稱為「中國影響力指數」[4],指數綜合考量中國在學術、政治、經濟、對外政策、執法、媒體、軍事、社會、科技等9個領域的影響力,共計99個指標。2022年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於與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合辦的國際會議。[5]

小粉紅偵測器[编辑]

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出了一套小粉紅偵測模型,藉由他們的網路資訊視覺化工具,大規模分析社群帳號的敘述、推文和內容。研究發現與中國官方媒體相關的社群同質化程度高,主要由小粉紅構成。此工具曾被用於分析Twitter上的烏克蘭生物實驗室陰謀論,研究結果呈現了小粉紅、中國官方媒體與俄羅斯官方媒體的敘事共鳴樣態,最大量被複製貼上、轉傳的陰謀論內容是來自中國內部社交平台,顯示Twitter上的小粉紅和官方媒體的共鳴存在時間差。[來源可靠?][6]

資訊戰相關研究[编辑]

2020年10月,台灣民主實驗室發表年度報告,指出中國資訊戰透過內容農場及在地協力者影響大眾,自認政治立場中立者較易受影響。[7]

2022年12月,台灣民主實驗室發布《2022 台灣選舉:境外資訊影響觀測報告》[8],指出資訊戰過去依賴內容農場的模式衰落,主力改為去中心化製造的內容,配合操作者放大既有衝突,再與部分媒體、粉絲專頁、網路意見領袖和政治人物等的論述結合共鳴,放大既有社會衝突。[9]

2023年4月,台灣民主實驗室發表《2022 台灣地方選舉:政治極化與資訊操作的新挑戰》研究,認為訊息脆弱度,與性別、教育程度、居住地較無關[10]

2024年5月9日,台灣民主實驗室發表《愛國主義販售中:微信資訊生態系》研究,指出應用程式微信演算法會提高呼應中共政治宣傳的貼文觸及率,部分以台灣生活紀錄為主題的內容創作者使用「祖國」、「統一」、「兩岸一家親」等詞彙以增加流量,部分帳號製作的素材被中國官方媒體採用,成為政治宣傳的素材庫。[11]

國際交流[编辑]

2024年4月17日,台灣民主實驗室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等團體提共赴歐洲議會參與論壇,與捷克、立陶宛等國國會議員分享面對境外勢力資訊戰的經驗。提出對抗認知作戰應立即澄清不實資訊、在相關法令支持下打擊操作節點並先發制人。[12]4月19日,前往斯洛伐克參加當地智庫「全球戰略論壇」(GLOBSEC)總部舉行的中東歐區域研討會,交流台灣對抗境外資訊介選的經驗。[13]

外部連結[编辑]

參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法人登記資料. 司法院資訊處. 2020-05-11 [2024-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OCF 團隊簡介. g0v 零時政府揪松團. 2019-06-10 [2024-05-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Fighting Chinese Disinfo with Doublethink Lab. Code for All. 2023-06-08 [2024-05-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China Index 2022. Doublethink Lab. 2022-12-09 [2024-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中國影響力指數 台灣媒體受影響程度世界第一. 中央社. 2022-12-09 [2024-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The Spread of Ukraine Biolabs Conspiracy Content in Chinese on Twitter. Doublethink Lab. 2022-09-16 [2024-05-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資訊戰研究:中國網軍攻台模式以內容農場、在地協力最嚴重. 中央社. 2020-10-24 [2024-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2022 台灣選舉:境外資訊影響觀測報告. 中央社. 2022-12-02 [2024-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民團:中國改變對台資訊戰模式 放大既有衝突由共鳴者擴散. 中央社. 2020-12-03 [2024-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朱乃瑩. 民主實驗室曾柏瑜:「台積電去台化」等軟性陰謀論成資訊戰主流,意圖降低人民對民主信任. 沃草. 2023-05-11 [2024-01-08]. 
  11. ^ 報告:為衝流量 微信用戶配合中共「統一」宣傳. 中央社. 2024-05-09 [2024-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台灣公民團體歐洲議會分享對抗選舉資訊操弄經驗. 中央社. 2024-04-17 [2024-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斯洛伐克智庫探討境外介選 台灣團體分享經驗. 中央社. 2024-04-20 [2024-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