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榜案
外观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是發生在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會試。此次考試特別之處在於北方考生全數落榜,引發一時轟動。
事由
[编辑]洪武三十年(1397年),翰林学士劉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試,后发榜,福建闽县人陈䢿为第一,是为春榜,上榜者竟無一人出自北方,北平地区仅有一人[1]。諸多考生认为劉三吾为南方人,照顾其乡亲。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命侍读張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等人阅卷。后張信说劉三吾判卷无错属实。有人上告说刘三吾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進呈。朱元璋知道後更怒,指大部份官員是胡黨或藍黨,將張信與白信蹈等二十餘人淩遲處死,命劉三吾戍边。刘谔、宋琮等人也遭遣戍,仅戴彝、尹昌隆免罪[2]。
后明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再选六十一名进士,都为北方人[3]。当时所谓“南北榜”或“春夏榜”[4][5]。
结果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皇明大政纪》卷四,明万历三十年刻本:“命翰林院學士劉三吾、安府紀善、白信稻主考禮闈,撤棘,取宋琮等三十八人,山東、山西、陝西無一人,北平止一人。”
- ^ 《明朝小史》第二卷:“洪武三十年丁丑科,試官劉三吾、白信稻,取宋琮等五十一人,中原西北士子無登第者。及入對,以福建陳䢿為狀元,應天尹昌隆為榜眼,浙江劉仕諤為探花。下第者以三吾等南人為言。上怒,命儒臣再考落卷中文理長者第之。於是侍讀張信、侍講戴彝、讚善王俊華、司直郎張謙、司經校書嚴叔載、正字董貫、長史王章、紀善周衡、蕭楫及䢿、昌隆、仕諤各閱十卷,或言劉、白囑信等以陋卷進呈。上閱卷益怒,親試策問,又取山東韓克忠為狀元,王恕為榜眼,山西焦勝為探花,共六十一人,皆北士也。考官信等俱磔殺之,䢿等亦伏法削籍。故世稱春夏榜,又謂之南北榜。”
- ^ 《皇明大政纪》卷四,明万历三十年刻本:“月辛巳朔,上御奉天殿,復策試下第擧人,賜韓克忠、王恕、焦勝進士及第,蔡彧等二十九名進士出身,蘇文等二十九名同進士出身。先是,禮部會試中式者少,而北方被黜落者咸言不公。上閱所取多南士,亦疑之。乃詔考官劉三吾及陳䢿等三人皆下獄,命翰林儒臣重閱落卷,得文理優長者六十一人,皆山東、山西、北平、河南、陝西、四川之士。至是,復廷試之。”
- ^ 《皇明通紀集要》卷十,明崇祯刻本:“二月,会试天下贡士,翰林院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取泰和宋瑛等五十二人,中原西北士子无预者。三月,殿试,赐进士以闽县陈安为第一,被黜落者咸以为言。上怒,命儒臣再考,下第卷中择文理优长者,复其科第。于是侍读张信、侍讲戴彝、赞善王俊华、司宪司直张谦、较书严叔载、正字董贯、二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王楫等受命阅卷。或传三吾与信蹈至其所,嘱以卷之最陋者进呈。上阅卷验之,果以不堪文字奏进。益怒,谓其胡监。余党命刑部拷讯,惟三吾信蹈及司宪为蓝党,余皆胡党。戴彝不与焉。谳宥,三吾谪戍边,余皆凌迟于市。于是覆阅,取六十一人,皆北人也。”
- ^ 《雙槐歲鈔》卷二,明嘉靖三十八年刻本:“洪武丁丑會試,考試官學士劉三吾、安府紀善寶坻白信蹈,取宋琮等五十一人,中原西北士子無登第者。入對大廷,賜進士及第,閩縣陳䢿爲首,吉安尹昌隆次之,會稽劉諤又次之。被黜落者咸以爲言,上大怒,下詔命儒臣再考下第卷中擇文理優長者復其科第。於是侍讀定海張信、侍講奉化戴彝、春坊右贊善寧海王俊華、平度司憲、右司直郎永嘉張謙、司經局校書瑞安嚴叔載、正字樂安董貫、二府長史惠安黄章、韓府紀善無錫周衡、靖江府紀善吉水蕭楫及陳䢿等首甲三人,受命人各閲十卷。或聞三吾與信蹈至其所,囑以卷之最陋者進呈,上益怒。章進一卷答君臣同遊策,有曰“貴而在上者君也,賤而在下者臣也,貴以臨賤,賤以承貴。”叔載進易義,有曰:“一氣交而歲功成。”上曰:“君臣同遊,本爲君明臣良,以成千載一時之盛,今言貴賤,正譏如今臣下犯罪不復寬容矣。陰陽必二氣乃交感,今曰一氣交,則獨陽不生,孤陰不成,誠爲悖理。”於是取六十一人殿試,再賜策問,以山東韓克忠爲首。六月辛巳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