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冒舒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冒舒諲(1914年—1999年9月16日)原名冒景琦,字孝容,笔名舒諲江苏如皋人,生于浙江温州中华民国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家、记者、戏剧家、编辑、金融学家[1]:357[2]

生平

[编辑]

早年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3]1934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系。[2]中华民国时期任编辑、记者多年,并从事戏剧事业。[1][2]历任广东省剧协常务理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会员,全国文协会员。[2]

中华民国时期,他是知名记者、演员,又因家世背景深,所以跟国共两党高层人物有不少交往。曾见过蒋介石[3]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国民政府撤到陪都重庆,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以记者身份赴延安访问毛泽东朱德等,单独采访毛泽东并与毛泽东秉烛长谈,正面报道陕甘宁边区。他还创作了抗战话剧《董小宛》,此剧在陪都重庆的演出盛况空前。[4]他与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中国文化名流郭沫若梅兰芳周信芳胡蝶田汉费穆许幸之姚克凤子唐槐秋唐纳江青等都很熟悉。唐纳与他是东吴大学的同学。他是1930年代中国重要的影评人之一。[3]

冒舒諲自陈是1933年单线入党的中共秘密党员。直到1990年代,开会时遇到当年中共地下党的一位老领导,舒諲才想到要恢复中共党组织关系,但最终也没有办理相关手续。[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8年冒舒諲潜赴河北省石家庄,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4]1949年7月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特约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从事金融经济工作。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编辑主任、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委员、《中国金融》总编辑、《大公报・金融周刊》主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2]1957年整风运动期间,在反右运动爆发前夜,舒諲陪父亲冒廣生中南海面见毛泽东。舒諲随即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遭受批判,被打成“右派分子”。文革结束后获得平反。[1]1982年离休,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他还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

1986年1月8日为周恩来逝世十周年忌日,舒諲所写《周总理话家常》刊登在当日《人民日报》上。为纪念毛泽东逝世十周年,舒諲写出《一九五七年夏季,我又见到了毛主席》一文,刊登在1986年9月15日《光明日报》上。[5]

1999年9月16日,冒舒諲在家中病逝,享年85岁。[3]

著作

[编辑]
  • 通讯集《边区实录》
  • 散文特写集《扫叶集》、《万里烽云》、《饮食男女》、《微生断梦》
  • 译著长篇小说《爱国者》[2]
  • 散文集《孤月此心明》
  • 剧作《精忠报国》、《董小宛

家庭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冒怀苏. 冒鹤亭先生年谱. 学林出版社. 1998年. ISBN 978780616363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冒舒諲 (1914~1999). 中国作家网. [2017-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6). 
  3. ^ 3.0 3.1 3.2 3.3 3.4 3.5 王春瑜,斯人独憔悴——忆舒諲,载王春瑜. 悠悠山河故人情.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年. 
  4. ^ 4.0 4.1 狂人冒效鲁. 江海晚报. 2014-08-05. 
  5. ^ 冒佳骐. 上海书评 冒鹤亭与陈毅、周恩来及毛泽东的交往. 澎湃新闻. 201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