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余松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余松烈(1921年3月13日—2016年4月20日)[1]浙江慈溪人,中国作物育种学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1942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3]

长期从事小麦高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贡献卓著。为中国小麦高产开辟了新途径。1976年,在山东滕县创出小麦平均亩产638公斤的记录。

履历

[编辑]

1921年3月13日,出生于浙江慈溪;

1942年6月,毕业于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获农学学士学位;

1949年9月,辞去上海新农出版社经理职务,到山东大学农学院工作;

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9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山农1号”、“山农3号”;

1974年-1978年,主动到农村下放劳动锻炼,参与地方试验田增产攻关;

1976年,在山东滕县创造了小麦平均亩产638公斤的高产记录;

1978年,返校工作,任农学系主任和栽培生理研究所所长;

1979年,余松烈担任山东省小麦技术顾问团团长;

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6年4月20日,在山东泰安辞世[4]

轶事

[编辑]
  • 1996年,在山东滕县创造了小麦平均亩产638公斤的高产记录20年之后,余松烈获得了滕县农民代表赠与的一枚金质勋章[2]
  • 2010年6月8日,已经90岁高龄的余松烈照例亲赴试验田查看收获情况,曾对实验人员说试验田的小麦亩产,有可能达到800公斤,希望突破亩产1000公斤纪录[5]
  • 2011年6月,余松烈赴试验田查看收获情况,当年因为气候因素,影响了小麦产量,余松烈表示,“亩产800公斤,是我最后的愿望[6]。”三年后,农业部组织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等单位,在山东招远试验田使用余松烈创立的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亩产达到817公斤,刷新山东省冬小麦亩产纪录[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住鲁院士、小麦栽培学家余松烈逝世 90岁还下田(图) 齐鲁晚报 2016-4-21. [2016-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3). 
  2. ^ 2.0 2.1 余松烈. 中国工程院. [2015-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0) (中文(简体)). 
  3. ^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科学技术部创新发展司编.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16.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11: 24–26. ISBN 978-7-5037-8032-5. 
  4. ^ 4.0 4.1 麦田里走出的科学家:余松烈坎坷的一生. 2016-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5. ^ 邢兆远. 九旬院士余松烈心系田野. www.cae.cn. 201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6. ^ 90高龄的余松烈院士仍走在田间地头. www.cae.cn. 201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