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克西·魏森伯格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0年10月8日) |
亚历克西·魏森伯格 | |
---|---|
音乐家 | |
出生 | |
逝世 | 2012年1月8日 | (82歲)
职业 | 鋼琴家 |
母校 | 茱莉亚音乐学院 |
音乐类型 | 古典音乐 |
演奏乐器 | 鋼琴 |
亞歷克西·斯西吉斯蒙德·魏森伯格(保加利亞語:Алексис Сигизмунд Вайсенберг,1929年7月26日—2012年1月8日)是出生于保加利亞的法國鋼琴家。[1][2]他出生于一个猶太家庭。
亞歷克西斯·魏森貝格(Alexis Weissenberg)三歲開始向保加利亞作曲家潘喬·弗拉迪格羅夫(Pancho Vladigerov)學習鋼琴,並於八歲時首次公開演出。
1941年,他與母親試圖從被德國占領的保加利亞逃往土耳其,但被捕並在保加利亞的一個臨時集中營中被囚禁了三個月。一名德國衛兵因欣賞亞歷克西斯用手風琴演奏舒伯特的音樂,急忙將他和母親帶到火車站,並從車窗裡把手風琴扔給他,對他們說:「祝你好運。」第二天,他們安全抵達伊斯坦布爾。
1945年,他們移居巴勒斯坦,魏森貝格師從里奧·克斯滕伯格(Leo Kestenberg),並在倫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指揮下與以色列愛樂樂團演奏貝多芬的作品。1946年,魏森貝格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師從奧爾加·薩馬羅夫(Olga Samaroff),同時也跟隨阿圖爾·施納貝爾(Artur Schnabel)和萬達·蘭道夫斯卡(Wanda Landowska)學習。
1947年,魏森貝格在紐約首次登台,與紐約愛樂樂團及指揮喬治·塞爾(George Szell)合作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並與費城管弦樂團及尤金·奧曼迪(Eugene Ormandy)合作,贏得了萊文特里特鋼琴大賽的冠軍。1957年至1965年間,他暫別演奏事業,專注於學術和教學活動。1966年,魏森貝格在巴黎舉行獨奏會後重返舞台。同年,他在柏林由赫伯特·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指揮下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卡拉揚讚譽他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出色的鋼琴家之一」。
魏森貝格在世界各地舉辦鋼琴大師班。他在瑞士恩格爾貝格(Engelberg)的大師班培養了許多著名學生,包括基里爾·格施泰因(Kirill Gerstein)、西蒙·穆里根(Simon Mulligan)、伊萬·莫拉維茨(Ivan Moravec)、穆罕默德·奧肯薩爾(Mehmet Okonsar)、納扎雷諾·卡魯西(Nazzareno Carusi)、安德烈·波諾切夫尼(Andrey Ponochevny)、洛里斯·卡佩爾(Loris Karpell)和羅伯托·卡內瓦萊(Roberto Carnevale)等。他還創作鋼琴作品及音樂劇《Nostalgie》,該劇於1992年10月17日在達姆施塔特州立劇院首演。
2012年1月8日,魏森貝格在瑞士盧加諾因帕金森病去世,享年82歲。他留下了三個孩子:大衛(David)、克里斯蒂娜(Cristina)和瑪麗亞(Maria)。
參考資料
[编辑]- 參照
- ^ Alexis Weissenberg, Pianist of Fire and Ice, Dies at 82.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9, 2012 [202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 ^ Alexis Weissenberg. The Daily Telegraph. January 10, 2012 [202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參見
[编辑]外部連結
[编辑]这是一篇与音乐家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