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乘槎笔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chá笔记[註 1]是晚清官员斌椿所著日记,记载了其同治五年(1866年)率使团考察欧洲等地的沿途见闻,共两卷,约2万字,为奉命之作,回国旋即进呈皇帝[2][3]。《乘槎笔记》描写了意大利、法国、荷兰等国的山川地理、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2],内容涵盖广泛,对具体如交通工具、城市建筑与布局、社会礼仪、娱乐活动、器具技术、货币制度等方面均有涉及[4]。《乘槎笔记》以第一人称视角直接记载游历观感,语言通俗,出版后,在上层洋务官员群体以及偏远地区小军官中都得以广为传阅[5]。《乘槎笔记》的局限性在于关注点主要停留在器物层面,面对西方各国的现代化,仅考虑到了对西方技术的引进,未涉及制度与文化,没有对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实质进行探讨与深究[4]

在当代,《乘槎笔记》可作为研究19世纪60年代西方各国社会状况的第一手资料[4][2]

注释

[编辑]
  1. ^ “槎”本义为“木筏”,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作书面语[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槎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DB]. 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137.
  2. ^ 2.0 2.1 2.2 周伟洲,王欣.乘槎笔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L] (2022-01-10) [2024] // 陈奎元中国大百科全书. 3版网络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 ^ 杨汤琛.晚清使臣游记的西方想象与书写策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J].中国比较文学,2021(03):59-75.
  4. ^ 4.0 4.1 4.2 段文.被“遗忘”的远行:斌椿使团的欧洲之行及其评价[J].新楚文化,2023(30):13-15.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30.004.
  5. ^ 刘洋.近代以来对斌椿使团的历史书写——兼及如何认识近代的失语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09):10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