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升學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灣一名中學生的書包,裝滿了教科書與參考書

升學主義是指將「考上好的學校」視為人生出路的思考重心。在這種理念下,中學生小學生的主要目標就被侷限在唸書準備考試課業上,造成其他人格發展(如體育和藝術)、自我探索、合作能力和創造力容易遭到漠視。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南韓日本亞洲國家及地區,升學主義的競爭十分常見。為了在激烈競爭嶄露頭角,許多學生將大量課餘時間拿來著重學校體制下的學業,與此同時,在升學競爭中表現不佳者,往往失去自信,有的甚至要靠反社會的行為肯定自己[來源請求]

中國大陸升學主義情況與應對措施

[編輯]

自1977年高考恢復以後,在當時高考是唯一可以改變學生命運的橋梁,而且又由於學生考試分數極其具有可比性,根據高考成績可以精確知道學校的教學水平,故而升學主義(中國大陸稱作「應試教育」)在中國大陸開始蔓延。學生負擔明顯加重,相反學生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卻逐步下降,為此,中國大陸各地政府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並且採取各種可能的措施來解決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問題。以北京市為例,市教委禁止教師到私立教育機構有償補課,禁止各個學校在寒暑假、休息日補課,同時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也提出了相應的時間限制規定。但是,由於升學主義根深蒂固,而且學生的考試成績與教師的工作業績直接相關,因而這項措施直到今天仍然不能很好地落實。例如,在學校不再給學生補課之後,家長通過校外輔導機構仍然給學生補課。此外,各級教委下達嚴格規定,禁止在各種考試中為學生排名,學校的應對措施則是給教授中高考科目的教師排名,而且在每周一次的教師例會上公布。在中國大陸升學主義不僅僅影響到教學與考試本身,而且滲透到其他領域。在中國大陸高考加分問題同樣受到關注並且為人所詬病,然而事實上加分政策也是升學主義的產物,因為如果諸如科技、藝術、體育在高考中如果不能加分,參與的學生數量就會大幅度下降。

消極情況

[編輯]

即使教育局已經作出對學生應試壓力和作業之減負政策,仍然有一定數量的學校尚存在佈置超量作業;佔用部分課程(如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等)來教授主課(通常指國文課數學課英語課);違法佔用法定節假日上課等情況。[來源請求]
這主要是因爲大多數家長和老師存在一種認知——即反覆的刷題目及苦讀可以使學生成績提高,才導致了很多學校和家長都堅持讓學生在課外時間仍然選擇繼續學習學校所教授之知識。 每逢升學考試前,很多學生和家長出現了考前焦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心理門診患者大增。[1]

在中國,以升學率和上線率(達到某一錄取分數線,按照分數線由高至低被某些學校所錄取)來衡量學校的質量。在升學考試前,學校怕影響本校的升學率和上線率往往勸成績差的學生和偏科生不要參加升學考試,貶損成績差的學生和偏科生的人格,對學生造成心理陰影。偏科生,一些課程學得很好,一些學得不好,因而影響升學考試的總成績,而偏科生在學校勸說下,放棄參加升學考試,不能繼續學習偏科生所擅長的課程,無形中扼殺了偏科生的才華。

一些中學為了上線率,重金收買優等生,吸引這些優等生在高三或者在臨近高考時,轉校到他們的中學,參加高考,待高考放榜後,紛紛通過媒體宣傳他們的學校在高考中取得的輝煌成績,以提高這些中學在社會上的排名,這些做法造成了,破壞教育公平,擾亂正常的教育秩序,扭曲學生價值觀等不良影響[2]

為了升學,獲得更高學位,有學生購買假文憑,來申請報讀更高的學位[3]

評論

[編輯]

參見

[編輯]
  1. ^ 高考在即 心理门诊患者大增. 
  2. ^ 部分高中花重金收买优等生 最高出价达20万-高中,优等生,重金收买,教育,升学,素质,生源,招生-东北教育网. edu.dbw.cn. [2024-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2). 
  3. ^ 勞顯亮, 李穎霖. 假學歷燒至本科 疑假加國高中成績、請槍考試來港入學 涉20多人. 香港01. 2024-07-15 [2024-09-10]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