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 |
![]() | |
![]() 世界气象组织旗幟 | |
簡稱 | WMO、OMM |
---|---|
成立時間 | 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前身国际气象组织 |
類型 | 聯合國專門機構 |
法律地位 | 運作中 |
總部 | ![]() |
秘书长 | ![]() |
主席 | ![]() |
上級組織 | ![]() |
獎項 | 吕志和奖 |
網站 | https://www.wmo.int/ |
世界气象组织(英語: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縮寫:WMO;法語:L'Organisation météorologique mondiale,縮寫:OMM;世界語:Monda Organizaĵo pri Meteologio,縮寫:MOM)是联合国15个专门机构之一。其前身为国际气象组织(英語: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縮寫:IMO)。
幹部
[编辑]秘書長為阿根廷國家氣象局(SMN)前局長席勒斯特·紹羅(Celeste Saulo)
副秘書長為美國的科巴雷特(Ko Barrett),曾擔任美國國際開發署全球氣候變遷計畫主任
助理秘書長為來自加納的托馬斯·阿薩雷(Thomas Asare),會計師出身,曾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 財務和行政管理司主計長兼司長及非洲聯盟委員會規劃、預算、財務和會計部主任。
历史
[编辑]1873年,国际气象组织在维也纳成立。1946年7月,挪威学者海塞贝格博士在巴黎举行的一次国际气象组织的会议上,起草了一份《世界气象公约草案》,并提议国际气象组织改名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1947年9月,国际气象组织在华盛顿特区召开大会,通过《世界气象组织公约》(The Convention of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决定成立「世界气象组织」。1950年3月23日,公约正式生效,国际气象组织正式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1951年,世界气象组织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并开始运作。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决定将公约生效日期和世界气象组织更名日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截止2013年1月1日,有191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这一组织。[1][2][3]
世界气象日
[编辑]- 世界气象日定在每年的3月23日。[4]


区域协会的会员资格列表
[编辑]第一区(非洲)
[编辑]第一区由非洲国家和一些前殖民国家组成。 第一区有57个成员国,没有成员地区:[5]
非成员:
第二区(亚洲)
[编辑]第二区有33个成员国和2个成员地区。 第二区成员国是:[6]
附属成员地区:
第三区(南美洲)
[编辑]第三区由南美国家组成,包括法国属地的法属圭亚那是法国的海外地区。 它共有13个成员国,没有成员地区:[7]
第四区(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编辑]第四区由北美,中美洲和加勒比的状态组成,包括在该区域内具有依赖性的三个欧洲国家。 它共有25个成员国和3个成员地區。 成员国是:[8]
安地卡及巴布達
巴哈马
巴巴多斯
伯利兹
加拿大
哥伦比亚
哥斯达黎加
古巴
多米尼克
多米尼加
薩爾瓦多
法國
危地马拉
海地
洪都拉斯
牙买加
墨西哥
荷蘭
尼加拉瓜
巴拿马
圣卢西亚
千里達及托巴哥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美国
委內瑞拉
三个成员地区是:
非成员地区:
第五区(西南太平洋)
[编辑]第五区由22个成员国和2个成员地區组成。 成员国是:[9]
澳大利亞
汶萊
庫克群島
斐济
印度尼西亞
基里巴斯
马来西亚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瑙鲁
新西兰
纽埃
巴布亚新几内亚
菲律賓
萨摩亚
新加坡
所罗门群岛
东帝汶
汤加
图瓦卢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美国
瓦努阿图
成员地区是:
非成员:
第六区(欧洲)
[编辑]第六区由欧洲的所有州以及一些西亚组成。 它有50个成员国:[10]
阿尔巴尼亚
安道尔
亞美尼亞
奥地利
阿塞拜疆
白俄羅斯
比利时
波黑
保加利亚
克罗地亚
賽普勒斯
捷克
丹麦
爱沙尼亚
芬兰
法國
格鲁吉亚
德国
希腊
匈牙利
冰島
愛爾蘭
以色列
義大利
约旦
哈萨克斯坦
拉脫維亞
黎巴嫩
立陶宛
盧森堡
馬爾他
摩納哥
蒙特內哥羅
荷蘭
北馬其頓[註 2]
挪威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摩尔多瓦
俄羅斯
塞爾維亞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叙利亚
土耳其
乌克兰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非会员:
成员不止一个地区的国家
[编辑]共有十个成员国在不止一个地区拥有会员资格。 两个国家是四个不同地区的成员,八个国家是两个地区的成员。 这些国家及其地区如下: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UNDG Members.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Group. [2013-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1) (英语).
- ^ WMO in Brief –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mo.int (1 January 2013). Retrieved on 22 August 2013.(英文)
- ^ WMO Strategic Pl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15 Jul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8).
- ^ Members of Regional Association I (Africa).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6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 ^ Members of Regional Association II (Asia).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6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4).
- ^ Members of Regional Association III (South America).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6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 ^ Members of Regional Association IV (North America, Central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6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 ^ Members of Regional Association V (South-West Pacific).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18 Ma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 ^ Members of Regional Association IV (Europ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6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參閲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官方网站
- (简体中文)世界气象组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新华网
- Public website. WMO. [2023-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9).
- 官方网站
(as of October 2018, this functions as a WMO Extranet for the WMO Community as an interim solution until a new WMO Community website can be launched)
- International List of Selected, Supplementary and Auxiliary Ships. 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 (ICOADS). 1999 [2019-06-08]. Pub 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7).
Including country codes
- World Climate Conference-3 (WCC-3). WMO. Aug 2009 [2019-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