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魏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魏默深
魏源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之《魏源像》,清葉衍蘭摹繪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之《魏源像》,清葉衍蘭摹繪
大清高郵州知州
籍貫湖南省邵阳县
族裔漢族
字號字默深,又字汉士,号良图
出生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
湖南省邵阳县
逝世1857年3月26日(1857歲—03—26)(62歲)
浙江省錢塘縣
出身
  •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恩科同進士出身
著作
  • 《海國圖志》
  • 《古微堂诗文集》等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原名远达,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汉士,号良图湖南省邵阳县金潭人(今邵陽市隆回縣金潭)。為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的好友。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文人之一。

生平

[编辑]

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魏源29岁参加順天乡试,考中举人,試卷得到宣宗褒揚,但此後會試卻落第,房考劉逢禄深感可惜。1840年至1841年,曾参与裕谦戎幕,依照英国战俘的口供编成《英吉利小志》。1841年7月,在镇江与林则徐相遇,纵谈时事和今后对策。1843年1月,依靠林则徐在广州翻译的报纸并以林的《四洲志》为基础写就50卷的《海国图志》,而魏源撰写该书時曾长年待在南京,其宅邸即小卷阿[1]後魏源捐內閣中書,直到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方中進士,殿試位列三甲第93名,以知州分發江蘇,贊权興化。官至高邮州知州。1847年,魏源前往广州澳门,访问知名儒者陈澧,会晤葡萄牙理事官,又前往香港,采购各国书籍,将《海国图志》拓展为60卷。1853年,依据西方新出著述,如葡萄牙人马吉士的《地理备考》,续写为100卷。[1]

晚年隐居杭州,潜心佛教法名承贯。病逝于杭州。《清史稿》有傳。[2]

著作

[编辑]
《海国图志》

著有《海国图志》一百卷,《圣武记》,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

海国图志》书中阐述了作者“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对基督教的认识也有偏见,誤信外国传教士把华人的眼睛挖出来,配以铅粉,炼制白银,因此而致富等事。《聖武記》中對宗喀巴的生卒年、西藏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起源的錯誤記載,影響直到民國時期。[3]在佛教方面著有《無量壽經》會集本——《摩訶阿彌陀經》。

近年有《魏源全集》出版发行。

註釋

[编辑]
  1. ^ 1.0 1.1 郭廷以. 李洪超 , 编. 近代中国史. 北京: 中华书局. 2018年1月: 41-65. ISBN 9787101127812. 
  2. ^ 《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三·文苑三》:魏源,字默深,邵阳人。道光二年,举顺天乡试。宣宗阅其试卷,挥翰褒赏,名藉甚。会试落第,房考刘逢禄赋两生行惜之。两生者,谓源及龚巩祚。两人皆负才自喜,名亦相埒。源入赀为中书,至二十四年成进士。以知州发江苏,权兴化。二十八年,大水,河帅将启闸。源力争不能得,则亲击鼓制府,总督陆建瀛驰勘得免,士民德之。补高邮,坐迟误驿递免。副都御史袁甲三奏复其官。咸丰六年,卒。
    源兀傲有大略,熟於朝章国故。论古今成败利病,学术流别,驰骋往复,四座皆屈。尝谓河宜改复北行故道,至咸丰五年,铜瓦厢决口,河果北流。又作筹<卤差>篇上总督陶澍,谓:“自古有缉场私之法,无缉邻私之法。邻私惟有减价敌之而已。非裁费曷以轻本减价?非变法曷以裁费?”顾承平久,挠之者众。迨汉口火灾后,陆建瀛始力主行之。
    源以我朝幅员广,武功实迈前古,因借观史馆官书,参以士大夫私著,排比经纬,成《圣武记》四十馀万言。晚遭夷变,谓筹夷事必知夷情,复据史志及林则徐所译《西夷四州志》等,成《海国图志》一百卷。他所著有《书古微》、《诗古微》、《元史新编》、《古微堂诗文集》。
  3. ^ 簡金生. 近代漢人的西藏觀:1912-1949 (PDF) (博士论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126–127. 2014年1月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08). 

參考文獻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一百六十》,出自《明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86》,出自趙爾巽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