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裡
外观
(重定向自霄裡社)
霄裡,是臺灣桃園市八德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西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霄裡里、龍友里、竹園里。
霄裡原本是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的社名,今日的霄裡地區僅為昔日霄裡社生活範圍的的一部分。在清代乾隆6年,便有漢人移居此地,與此地凱達格蘭族霄裡社的通事頭目「知母六」共同開鑿霄裡大圳並匯集山腳多處湧泉水形成「霄裡池」,來灌溉此一帶的稻田。因為當地的湧泉發達,一年四季水源充足,所以稻作甚豐,故有:「看不盡的霄裡田,吃不完的霄裡米,斬不完的鷹哥竹」。
霄裡社
[编辑]霄裡社為淡水社十二社之一,屬凱達格蘭族,霄裡社域包括番仔寮臺地和龍潭臺地,大致是由桃園臺地的南端迆邐至龍潭臺地,呈東北西南走向的狹長區域,亦即桃園臺地與中壢臺地之間的崖腳。貧瘠的紅黃土壤夾帶古河床沖積下之大量卵石,很難開闢為良田,境內河川又無灌溉之利,故此區曾被稱為北部最貧困的地方,開發較晚,直到清雍正年間還是荒煙蔓草。為了解決缺水的問題,霄裡社頻頻與漢人合作,在水利開發上相當突出。根據荷蘭時期的調查,1650年霄裡社戶口計有32戶、95人,而日治初期1910年所調查的「熟蕃戶口」,則有38戶,男100人、女34人,共134人。現今八德市霄裡、霄裡東南的大溪社角、番仔寮,西南至平鎮市的社仔、楊梅水尾、龍潭九座寮、銅鑼圈,是為霄裡社過去的活動範圍。其後裔一部分住在大溪社角、番仔寮,一部分住在龍潭十股寮,對於開發龍潭有相當的貢獻。[1]
旅遊
[编辑]文化資產
[编辑]- 八德喻竹居(歷史建築,霄裡路468-1號)
人物
[编辑]- 知母六(漢化名:蕭那英;為凱達格蘭族人):龍潭十股寮的蕭家族譜的開基祖知母六,漢名為蕭那英,1738至1767年之間擔任霄裡社通事。1741年薛啟隆和知母六共鑿霄裡大圳,其水由山腳泉水孔開導水源,灌溉番仔寮、三塊厝、南興莊、棋盤厝、八塊厝的山腳莊,共六莊田甲。水額十分勻攤,番佃六、漢佃四。內有陂塘大小四口。他又在1748年築靈潭陂(即龍潭大池)。龍潭曾被稱為北部最貧困之地,開發較晚,為解決缺水問題,霄裡社頻頻與漢人合作,在水利開發上相當突出。[1]
客家文化與景點
[编辑]- 霄裡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官路缺)
- 霄裡玉元宮
- 順天護國宮
- 霄裡國小
- 盤營古墓
- 霄裡湧泉(10處浣衣空間)
- 客家宗祠
- 袁家「德慶堂」、「汝南尊親堂」
- 何家「盧江堂」
- 謝家「寶樹堂」
- 彭家「隴西堂」
- 吳家「至德堂」
- 鐘家「穎川堂」
- 盧家 (2017年改建)
- 壘石文化
- 和成八音團:袁明瑛帶領的客家八音團,團址位於霄裡官路缺袁家祠堂「德慶堂」內。[2]
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張素玢:〈龍潭十股寮蕭家:一個霄裡社家族的研究〉,潘英海、詹素娟主編:《平埔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1995)。
- ^ 仁德世家(和成八音團),桃園市八德區公所官網.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8).
其他相關連結
[编辑]- 霄裡國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霄裡社家族的研究;張素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平埔族業主和漢人墾佃的土地契約關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石母娘娘 八德霄裡人乾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0湧泉 洗衣吃喝全靠它
- 八德霄裡水與綠文化網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我愛八德竹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我愛八德金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研究霄裡浣衣池之科展得獎作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