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透纳
J. M. W. Turner
RA
自畫像、 约1799
出生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04-23)1775年4月23日
英國倫敦
逝世1851年12月19日(1851歲—12—19)(76歲)
英國倫敦切爾西
墓地聖保羅大教堂
教育程度皇家藝術學院
知名于繪畫
知名作品
运动浪漫主義
签名

約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英語: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1];又译特納泰納),简称J·M·W·透纳(J. M. W. Turner)或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水彩畫家和版畫家,他的作品對他去世以后的印象派繪畫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在18世纪歷史畫為主流的畫壇上,其作品並不受重視,但在現代則公認他是非常偉大的風景畫家。[2]

生平

[编辑]

透纳出生于伦敦科文特花园的少女巷(Maiden Lane),父亲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1745-1829年9月21日)是一位理发师和假发制造师[3][4]。其母玛丽·马歇尔(Mary Marshall)家经营屠夫生意[5]。由于他的妹妹(1778年9月出生)在1786年8月去世[6],他的母亲受此刺激而精神失常,1799年被送入精神病院并在1804年去世。由于家庭负担太重,透纳被送到位于伦敦西部泰晤士河沿岸一个小镇的舅舅家抚养,在那里他喜欢上了绘画。后来,他被送到肯特郡上学,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他父亲将他的绘画作品放到自己理发店的橱窗里,并售卖以换取一些先令[7]

奴隸船》(1840年)
《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1839年)

1789年,他14岁时进入皇家艺术研究院学习[8],第二年就被研究院接受,开始他想学习建筑学,但被劝告继续学习绘画。1790年,他的水彩画作品被研究院的夏季画展展出。1796年,他的油画作品《海上渔夫》被展出,以后他一生中几乎每年都有作品被研究院展出。虽然他以油画出名,但他是英国最著名的水彩画家,被称为“光之画家”[9]。他最著名的油画《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一直在伦敦的英国国家画廊展出。

透纳在1797年去约克郡的奥特雷旅行,被那里的风景吸引,他的作品《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风暴背景就取材于奥特雷的一场风暴。他在那里遇到了威廉·威尔伯福斯,他们互相成为亲密的朋友,威尔伯福斯成为他作品的有利支持者。透纳也曾到欧洲各地旅行。1802年,他到访法国瑞士,在卢浮宫学习古代大师的作品。他还经常到访威尼斯

《米诺陶战舰的倾覆》(1793年)

透纳和自己的父亲住在一起达30年,在此期间,他的父亲一直作为他的画室助手,照顾他的起居。透纳年迈后,变得有些偏执,很少与人交往,1829年他父亲的去世,使他患上间歇性的抑郁症。虽然他育有两女,但一直没有结婚,最终他在情妇的家中逝世,根据他的遗愿,他被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

风格

[编辑]

透纳的才华很早被绘画界公认,所以他能获得足够的财力,允许他自行显示自己的独特风格。大卫·皮派尔在《图说艺术史》一书中称他晚期的作品为“奇异的迷团”。批评家约翰·鲁斯金描述他“能惊心动魄地、真实地掌握大自然的脉搏”。

透纳喜欢描绘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火灾、沉船、阳光、风暴、大雨和雾霾,他為大海的能力所倾倒,虽然也描绘人物,但只是为了衬托不能为人们征服的大自然的崇高和狂野,是上帝能力的证明,所以在他的后期注重描画在水面的光线、天空和火焰,而逐渐放弃描画实物和细部,为印象派的理论开辟了道路。

《风雨和速度-西部大铁路》(1844年)

他的早期作品运用比较传统的技法,但到后期他将水彩画的技法运用到油画创作中来,描绘出光线和大气的一瞬即逝的效果。据说他曾经把自己捆绑在风暴中船的桅杆上,以体验暴风雨的景象。[10]

晚年,他将油画画得更为透明,用浅层颜色表现纯净的光线效果,在《风雨和速度-西部大铁路》一画中,几乎很难辨别出物体的轮廓,紧张的色调和瞬息的光影,使透纳不仅跻身于英国画家的前列,並对后来法国印象派画家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莫奈曾经相当仔细地研究过他的技法。在1816年(無夏之年),夕阳特别地绚烂,他有些作品也受到了这种夕阳的启发。

遗产

[编辑]
《加来码头》

透纳留下一笔遗产,希望能资助“破产的画家”,其中一部分遗产转入了皇家艺术研究院,偶尔以透纳奖章的形式奖励研究院的学生。他遗留下部分作品遗赠国家,并希望能建立一个单独的博物馆,但这没有实现。目前他遗赠的大部分作品保存在泰特美术馆,重要部分保存在国家画廊。

水彩画《常青藤桥》(1813年)

2005年,由BBC发起的公众投票中,他的《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被选为“英国最伟大的画作”。 [11]

部分作品

[编辑]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Exact date disputed
  2. ^ "At the turn of the 18th century, history painting was the highest purpose art could serve, and Turner would attempt those heights all his life. But his real achievement would be to make landscape the equal of history painting." Lacayo, Richard, The Sunshine Boy, TIME Magazine, October 11, 2007.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Shanes, Eric. The life and masterworks of J.M.W. Turner 4th. New York: Parkstone Press. 2008. ISBN 978-1-85995-681-6. 
  4. ^ Herrmann, Luke.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2006 [200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3). 
  5. ^ Hamilton, James. Turner需要付费订阅.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7. Chapter 1 [2018-11-24]. ISBN 978-0-8129-67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5). 
  6. ^ Bailey, Anthony. Standing in the sun: a life of J.M.W. Turner需要付费订阅. London: Pimlico. 1998: 8 [2018-11-24]. ISBN 0-7126-660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7. ^ Hamilton, James (2007). Turner. New York: Random House. Chapter 1. ISBN 978-0-8129-6791-3.
  8. ^ Finberg, A. J.: "The Life of J.M.A. Turner, R.A", page 17.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 1961
  9. ^ TURNER, Joseph Mallord William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12-29.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10. ^ Tate Gallery. [200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7). 
  11. ^ BBC news story. [200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