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路得記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路得记
犹太教圣经正典塔納赫
基督教旧约圣经
目录
转到《新约圣经》目录 →

路得記希伯來語מגילת רות‎,阿什肯納茲希伯來語發音[məˈɡɪləs rus]Megilath Ruth)是圣经旧约中的篇章。这一篇是圣经中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内容之一。这本书讲述大卫的曾祖父和曾祖母的故事,围绕路得这一人物展开。

寫作背景

[编辑]
 
犹太教基督宗教宗派都接受为正典的书卷
創世記 · 出埃及記 · 利未記 · 民數記 · 申命記 · 约书亚记 · 士师记 · 路得記 · 撒母耳记 · 列王纪 · 历代志 · 以斯拉记 · 尼希米记 · 以斯帖记 · 約伯記 · 詩篇 · 箴言 · 传道书 · 雅歌 · 以賽亞書 · 耶利米書 · 耶利米哀歌 · 以西结书 · 但以理書 · 小先知书何西阿书 · 约珥书 · 阿摩司书 · 俄巴底亚书 · 约拿书 · 弥迦书 · 那鴻書 · 哈巴谷书 · 西番雅書 · 哈该书 · 撒迦利亚书 · 玛拉基书
天主教东正教都接受的次經
多俾亞傳 · 犹滴传 · 馬加比一书 · 馬加比二书 · 所罗门智训 · 便西拉智训 · 巴錄書耶利米书信) · 但以理书补编(即比新教的但以理书多出的3个段落) · 以斯帖记补编
此外东正教还接受的次经
以斯拉續篇上卷 · 詩篇续编(即第151篇玛拿西祷词) · 馬加比三书 · 马加比四书(附录)
主题:圣经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路得記以這句話展開描述。這句話表明它是在後來,在以色列受君王統治的時期寫成的。但是,路得記叙述的事迹卻發生於士師時代約11年的一段時期中。雖然書中沒有透露誰人執筆,但極可能是撒母耳。他是士師記的執筆者,而且在國王統治的初期是個傑出的忠心人物。

這本書在結尾時顯示當時大衛已經聲名顯赫,因此它應當是在公元前1090年左右寫成的。撒母耳對於耶和華宣布有一“獅子”從猶大支派而出的應許十分熟悉,此外耶和華也任用他去膏立猶大支派的大衛作以色列王,他無疑會十分熱衷於把從人類始祖至大衛的家系記錄下來。[1]

雖然律法禁止以色列人與崇拜偶像迦南人摩押人通婚, 但這並不包括一些像路得一樣擁護耶和華的崇拜的外族人。路得記一書詳細描述有關購贖及娶兄弟遺孀的律法安排。[2]

正典地位

[编辑]

路得記是聖經正典的一部分,這是從未引起爭論的事實。在馬太福音1:5將路得列入耶穌家譜之內,從而證實了路得記的正典地位。猶太人一向承認路得記是希伯來文聖經正典的一部分。從1947年開始被人發現的死海古卷包括此書的若干殘片及聖經正典的其他部分。

主題特色

[编辑]

路得记的内容主要是外邦人英语Gentile路得作为犹太人拿俄米的儿媳,随婆婆在困苦中回到犹大伯利恒,照顾婆婆,后来嫁给前夫族中的波阿斯的故事。他们的后代是以色列人的国王大卫。

基督徒认为,路得记的内容顯示上帝虽然选择犹太人作为选民,但同时並没有棄絕外邦人。“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神的赏赐。”(《路得記》第2章第12节)

主人公路得虽然是外邦人,但是深受婆婆的信仰影响,一直无私地照顾她;波阿斯则出于爱心希望帮助拿俄米赎回田产,尽管拿俄米的夫家尚有更近的亲戚在,他并没有这样的义务;波阿斯与路得也是真心相爱,他们的后代中则诞生了以色列人的国王大卫。 《路得记》以士师时代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借古讽今地赞扬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和联姻。《路得记》在田园诗般的抒情氛围中,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勾画了摩押女子路得的贤惠、忠贞和勤劳,赞许了她与拿俄米之间的婆媳之情和她与波阿斯的恋情,形象地说明异族通婚并非坏事,具有使希伯来人繁衍生存的意义。

本書大纲

[编辑]
  1. 歸回故鄉(《路得記》第1章第1节至第22节
  2. 拾穗度日(《路得記》第2章第1节至第23节
  3. 請求至近親屬盡上責任(《路得記》第3章第1节至第18节
  4. 締結良緣(《路得記》第4章第1节至第17节
  5. 大衛的家譜(《路得記》第4章第18节至第22节

主要内容

[编辑]

路得決定跟隨拿俄米

[编辑]
拿俄米恳求儿媳路得及俄珥巴跟随她返回摩押,威廉·布莱克绘于1795年

(《路得記》第1章第1节至第22节)故事始於以色列國遭遇饑荒的時候。伯利恆的以利米勒帶着妻子拿俄米和兩個兒子瑪倫及基連,過了約旦河來到摩押地寄居。兩個兒子在當地娶了摩押女子俄珥巴路得為妻。後來這個家庭遭逢不測,先是父親去世,然後兩個兒子也相繼死去。結果只剩下了三個無兒無女的寡婦,以致以利米勒後繼無人。拿俄米聽聞耶和華再次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遂決定返回故土猶大。她的媳婦與她一同起行。拿俄米請她們返回摩押的娘家,並祈願耶和華恩待她們,使她們在本族中找到新的夫家。結果,俄珥巴“回她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裏去了”,但路得卻誠心誠意,堅決歸附耶和華,因此她決意追隨拿俄米。聖經以優美的言辭表達她的決心:“你往哪裏去,我也往那裏去;你在哪裏住宿,我也在那裏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在哪裏死,我也在那裏死,也葬在那裏。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路得記》第1章第15节至第17节)但無依無靠的寡婦拿俄米——她名字的意思是“甜”——則表示自己應改名為瑪拉,意思是“苦”。

路得在波阿斯的田裏拾麥穗

[编辑]
路德捡拾麦穗,弗朗西斯科·哈耶兹1835年绘
路德在波阿斯的田里拾麦穗,尤利乌斯·施诺尔·冯·卡洛斯菲尔德英语Julius Schnorr von Carolsfeld绘于1828年

(《路得記》第2章第1节至第23节)到了伯利恆,路得徵得拿俄米同意在收割的季節大麥的遺穗。田主是年老的猶太人波阿斯,是路得的公公以利米勒的近親。波阿斯留意到路得。雖然路得憑着上帝的律法有權在田裏拾遺穗,但她仍謙恭地請求允准在田裏拾麥穗。[3]波阿斯欣然答允,並吩咐她只管跟着他的青年女僕惟獨在他的田間拾遺穗。他表示曾聽聞路得對拿俄米的忠貞行徑,於是鼓勵她説:“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路得記》第2章第12节)當晚路得與拿俄米一同分享自己勞力的成果,並且説出由於波阿斯的善心才能有如此豐富的收穫。拿俄米看出這是耶和華的幫助,便説:“願那人蒙耶和華賜福,因為他不斷的恩待活人死人。⋯⋯那是我們本族的人,是一個至近的親屬。”(《路得記》第2章第20节)不錯,波阿斯是個至近的親屬,他可以合法地奉已故的以利米勒之名替拿俄米生子繼後。路得繼續在波阿斯的田裏拾取遺穗,直到收完了大麥和小麥為止。

波阿斯以購贖者的身分娶了路得

[编辑]

(《路得記》第3章第1节-《路得記》第4章第22节)拿俄米已太年老而無法生養後代,於是吩咐路得代她履行親屬購贖婚姻的本分。根據以往的慣例,在這個重要的時節田主會親自在傍晚走到場上監督工人簸大麥,並趁機乘乘晚涼。波阿斯會在打麥場上睡覺,路得可以在該處找到他。路得悄悄的來到,掀開他腳上的被,躺臥在那裏。他在夜半驚醒起來,路得説明自己的身分,求波阿斯用衣襟遮蓋她。當時婦女若聲明自己有權與叔伯婚配,習俗的做法就是這樣。波阿斯説:“女兒啊,願你蒙耶和華賜福,”並稱讚她沒有隨從情慾或貪婪而跟從年輕男子。路得絶沒有懷着不良的動機行事,反之她是個“賢德的女子”。(《路得記》第3章第10节至第11节)然而,波阿斯指出還有一個血統更近的親屬,他會在翌晨跟這人商量此事。路得於是在他腳下躺到天快亮為止。然後波阿斯送了一些大麥給她,她便回家把事情詳細告訴急欲知道詳情的拿俄米。

波阿斯很早便到城門口找尋那至近的親屬。他從城裏揀選十個長老作見證,然後先讓那個至近的親屬有機會購贖以利米勒一切所有的東西。在起初看來這樣行會增加他的財富,他馬上説“我肯。”但後來他獲悉要和路得叔嫂婚配,因此恐防此舉會損害他的産業權,遂脱鞋為證,表示他正式拒絶這項購贖。聖經沒有記載那個至近親屬的姓名,只是以不甚榮譽的方式稱他作“某人”。波阿斯遂在同一群見證人面前購贖路得作他的妻子。此舉是為了自私的動機嗎?並不是,只為了“好在死人的産業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鄉滅沒”。(《路得記》第4章第1节,《路得記》第4章第10节)所有在場旁觀的人均祈求耶和華祝福這項仁愛的安排。這些祝福果然一一實現!路得為年老的波阿斯生下一個兒子,拿俄米作了這個孩子的養母。人們説:“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給孩子起名叫俄備得。(《路得記》第4章第17节。)

简短的家谱

[编辑]

路得記的最後幾節經文列出從法勒斯至波阿斯然後到大衛的家譜。有些聖經批評者辯稱經文並沒有把家系全部列出,因為僅僅這幾個人不可能包括這麽長的一段時期。[4]

 
 
 
 
 
 
 
 
 
 
 
 
 
 
 
 
 
 
 
 
 
 
 
 
 
 
 
 
 
 
 
 
 
 
 
 
 
 
 
 
 
 
 
 
 
 
 
 
 
 
 
 
 
 
 
 
 
 
 
 
 
 
以利米勒
 
拿俄米
 
 
 
 
 
 
 
 
 
 
 
 
 
 
 
 
 
 
 
 
 
 
 
 
 
 
 
 
 
 
 
 
 
 
 
 
 
 
 
 
 
 
 
 
波阿斯
 
 
 
路得
 
 
 
玛伦
 
 
 
俄珥巴
 
基连
 
 
 
 
 
 
 
 
 
 
 
 
 
 
 
 
 
 
 
 
 
俄备得
 
 
 
 
 
 
 
 
 
 
 
 
 
耶西
 
 
 
 
 
 
 
 
 
 
 
 
 
大卫

在這卷書裏,所有主要人物都對耶和華表現信心,他們都“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希伯來書》第11章第39节)拿俄米深深信賴耶和華的慈愛。(《路得記》第1章第8节;《路得記》第2章第20节)路得則甘心樂意地離開自己的家鄉以求敬拜耶和華;她證明自己是個忠貞、順從、甘心的工人。波阿斯體會耶和華的律法,因此謙卑地同意遵行耶和華的旨意;同時由於對拿俄米和勤勞的路得之愛,他甘願履行婚姻上的購贖權。

耶和華所作的婚姻安排在這個事例上以購贖的方式得以体现。他是波阿斯和路得的婚姻的安排者,祝福這宗婚姻,藉此使那導至大衛的家系不致中斷而一直延續到更大的大衛——耶穌基督。他為了以合法的方式産生弥赛亚所表現的細心关注可以强化信念,使基督徒懷着信心盼望與王國有關的應許獲得實現。這種細心的關注也應該激勵基督徒在今日专注属灵的事,深信可以從「投靠在其翅膀下」的上帝獲得十足的賞賜。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参看《創世記》第49章第9节至第10节;《撒母耳記上》第16章第1节,《撒母耳記上》第16章第13节;《路得記》第1章第1节;《路得記》第2章第4节;《路得記》第4章第13节,《路得記》第4章第18节至第22节
  2. ^ 参看《申命記》第7章第1节至第4节;《申命記》第23章第3节至第4节;《申命記》第25章第5节至第10节
  3. ^ 参看摩西律法中对孤儿寡妇在收割时期的条律规定,《利未記》第19章第9节至第10节
  4. ^ 参看《創世記》第21章第1节至第5节;《撒母耳記上》第1章第1节至第20节;《路加福音》第1章第5节至第24节,《路加福音》第1章第57节至第66节

参考文献

[编辑]
  • Baylis, Charles P. "Naomi in the book of Ruth in Light of the Mosaic Covenant". Bibliotheca Sacra 161, no. 644 (October-December 2004): 413-431.
  • Bos, Johanna. Ruth, Esther, Jonah. Paperback ed.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 1986.
  • Brenner, Athalya, ed. Ruth and Esther: A Feminist Companion to the Bible. Sheffield, Englan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1999.
  • Buttrick, George Arthur and board, eds.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Vol. 4. Nashville, Tennessee: Abingdon Press, 1962.
  • Carmody, Denise Lardner and John Tully Carmody. Corn & Ivy: Spiritual Reading in Ruth and Jonah. Valley Forge, Pennsylvania: Trinity Press International, 1995.
  • Coogan, et al., eds. The New Oxford Annotated Bible, 3d. ed. NRSV.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 Hubbard, Robert L., Jr. The Book of Ruth.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88.
  • Korpel, Marjo C.A. The Structure of the Book of Ruth. The Netherlands: Royal Van Gorcum, 2001.
  • Larkin, Katrina J.A. Ruth and Esther. Englan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Ltd., 1996.
  • LaSor, William Sanford et al. Old Testament Survey: The Message, Form, and Background of the Old Testament, 2d. ed.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6.
  • Nielsen, Kirsten. Ruth: A Commentary. Louisville, Kentuc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1997.
  • Olson, Harriett Jane, ed. director. The New Interpreter’s Bible: Volume II, 2nd ed. Nashville, Tennessee: Abingdon Press, 1998. 891-896.
  • Roop, Eugene F. Believers Church Bible Commentary. Scottdale, Pennsylvania: Herald Press, 2002.

外部連結

[编辑]

閱讀聖經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