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驤
追晉陸軍二級上將 趙家驤 將軍 |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10年10月 大清河南省衛輝府汲縣 |
逝世 | 1958年8月23日†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 | (47歲)
国籍 | 中華民國 |
政党 | 中國國民黨 |
获奖 | 青天白日勳章(追贈)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中華民國 |
服役 | 國民革命軍 中華民國陸軍 |
服役时间 | 1924年-1958年 |
军衔 | 二級上將 (追晉) |
部队 | 四十七師 |
指挥 | 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參謀長 陸軍總部參謀長 第一軍團中將副司令兼參謀長 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 |
参战 | 直奉戰爭 抗日戰爭 金门炮战 † |
趙家驤(1910年10月—1958年8月23日),字大偉,河南汲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後追晉為陸軍二級上將)。
生平
[编辑]趙的曾祖父曾輔佐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戰死軍中。父母親都是河南望族。趙就讀河南汲縣兩地小學校、中華大學河南分校中學部、省立第二中學,因憧憬軍旅生活,當吳佩孚在洛陽招收幼年兵時,他便未經家庭允許,報名應考。
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直系戰敗,趙同幼年兵被俘入奉天,在朱繼先主持的東北軍官隊繼續受訓,隨後進入東北講武堂遼寧本校第九期步兵科,在一千兩百人中以第四名卒業。講武堂教官金海峯首先推薦趙到北平的楚溪春軍中,使他得以脫離東北軍系統,自由發展,趙的夫人即是楚溪春的長女。
此後他隨國民革命軍東征北伐,在商震、上官雲相、裴昌會部中先後抗战、剿匪,歷任參謀、營長、副團長,進陸軍大學前為四十七師上校參謀主任。
1936年考入陸軍大學,為該校第十四期畢業。隨後因同學鄭作民邀,進入第二軍擔任少將參謀長,升任十一軍團參謀長,在李延年麾下參與武漢保衛戰,後獲得正式的步兵上校任命狀。
雲南、東北
[编辑]1942年赴雲南擔任「駐滇幹訓團步兵大隊」少將大隊長,隨即調任第五集團軍參謀長,與杜聿明關係甚好,1945年隨杜出任東北保安司令部參謀長。1947年9月陈诚主政东北,趙家驤改任东北第二训练处长。1948年2月在衛立煌麾下任东北剿匪總司令部參謀長,并在原籍河南省汲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10月31日因勢難回天,攜家至上海,隨即渡台。
八二三砲戰殉職
[编辑]1951年擔任陸軍總部參謀長,1955年奉調第一軍團中將副司令兼參謀長,隨即出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1958年8月23日,中共解放軍無預警強力砲擊金門,當時在明德湖中的涼亭用餐的國防部長俞大維、金防部司令胡璉倖免於難,趙家驤與另兩位副司令官章傑、吉星文殉職,追晉二級上將。
趙自幼愛好文史,軍旅途中亦不忘讀書、練字,愛好寫詩,在金門各景點尚有他的詩文題刻。有少稚集、戰塵集、北歸集等作遺世,這些都收錄在後人編輯的「趙家驤將軍詩文紀念集」中,由趙好友、監察院長于右任題字,內中亦收錄親友的紀念文集。
家人
[编辑]夫人楚瑞延:楚溪春之女,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38年嫁给了赵家骧。
紀念
[编辑]在臺灣台7甲線與馬當溪支流交會處,建有以他命名的「家驤橋」[1]。
參考資料
[编辑]- ^ 《橋上英名 尋訪33座以人名命名之橋梁及隧道》. 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識之創意行銷有限公司. 2015-01: 108–119. ISBN 978-986-04-4139-0.
- 《趙家驤將軍詩文紀念集》,趙家驤將軍紀念集編輯刊行會出版,1988年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