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虎鲨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虎鯊屬

虎鲨目
化石时期:183–0 Ma 侏儸紀 - 現今[1][2]
佛氏虎鯊Heterodontus francisci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下纲: 真鲨下纲 Euselachii
演化支 新鲨类 Neoselachii
亚类: 鲨总目 Selachimorpha
目: 虎鲨目 Heterodontiformes
L. S. Berg, 1940
科: 虎鯊科 Heterodontidae
J. E. Gray, 1851
属: 虎鯊屬 Heterodontus
Blainville, 1816

9个种(見內文)

虎鲨卵

虎鲨目學名Heterodontiformes),又稱為異齒鮫目異齒鯊目,是板鳃亞綱中的一个比较小的,為現代鯊魚基群。包含虎鯊科虎鯊屬,現存共有 9 種。屬於小型鯊魚,體型最大的物種體長僅 1.65米(5.5英尺),為熱帶亞熱帶海域中的底棲物種。

虎鯊目的化石最早發現於侏儸紀早期,遠早於其他新鲨类,距今約 1.75 億年前。侏羅紀時期已知有幾個已滅絕的屬,除了Paracestracion屬以外,所有屬都僅從單獨的牙齒中得知,現代屬中已知最古老的成員出現在侏羅紀晚期[3]

分布

[编辑]

本目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太平洋和西印度洋。深度約5至275米,但通常不超過100米。

特性

[编辑]

虎鯊的形態非常獨特。口部位於眼臉的前方,口部前端有唇軟骨。牠有鼻溝,連接鼻孔至口部。鼻腔呈喇叭型,與眼眶完全分開,環鼻有皮褶。雖然腦顱有腦前溝,但卻沒有吻骨。頭蓋上有眶頂冠。虎鯊目的眼睛沒有瞬膜。牠們有一個細小的呼吸孔。第四及第五鰓弓末端在背部附接,並不像鼠鯊目般是融合成像鶴嘴鋤般。虎鯊目有兩扇背鰭臀鰭,背鰭都有鰭棘。背鰭及臀鰭亦包含了基本的軟骨,並非只是鰭條,这些鲨魚的长度在50至150厘米之间。

虎鯊屬於底棲性鯊魚,夜行性,行動遲緩,有良好的保護色,喜棲於礁岩及沙泥交錯處。卵生,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如甲殼類貝類為食。

分類

[编辑]

虎鲨目下面只有一个虎鲨科(Heterodontidae,又名異齒鯊科異齒鮫科),其下只有一個虎鯊屬Heterodontus,又名異齒鯊屬異齒鮫屬),包括现存的九个[4]

經濟利用

[编辑]

大型魚種,易經由食物链累積大量重金屬,會導致神經系統病變,不宜食用。 其體色多變化,性情尚溫和,亦是水族館常展示的魚種。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epkoski, Jack. A compendium of fossil marine animal genera (Chondrichthyes entry). Bulletins of American Paleontology (ocean). 2002, 364: 560 [200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0). 
  2. ^ . N.p.. Web. 10 Jun 2013. http://paleodb.org/cgi-bin/bridge.pl?a=checkTaxonInfo&taxon_no=252518&is_real_user=1[失效連結]
  3. ^ Slater, Tiffany S.; Ashbrook, Kate; Kriwet, Jürgen. Cavin, Lionel , 编.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among bullhead sharks (Chondrichthyes, Heterodontiformes). Papers in Palaeontology. August 2020, 6 (3): 425–437 [2024-08-16]. Bibcode:2020PPal....6..425S. ISSN 2056-2799. S2CID 214133104. doi:10.1002/spp2.1299. hdl:10468/10339可免费查阅.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7) (英语). 
  4. ^ Heterodontus Blainville, 1816. GBIF. [2023-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1). 
  5. ^ William T. White, Frederik H. Mollen, Helen L. O’Neill, Lei Yang and Gavin J. P. Naylor. 2023. Species in Disguise: A New Species of Hornshark from Northern 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