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
外观

(重定向自朗費羅)
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 | |
---|---|
![]() 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肖像,由茱莉亞·瑪格麗特·卡梅隆拍攝於1868年 | |
出生 | ![]() | 1807年2月27日
逝世 | 1882年3月24日![]() | (75歲)
職業 | 詩人 教授 |
文學運動 | 浪漫主義 |
配偶 |
|
子女 | 6 |
簽名 | ![]() |

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年2月27日—1882年3月24日),美國詩人、翻譯家。爐邊詩人之一。
生平
[编辑]亨利的父亲斯蒂芬·朗费罗是個律師,母親吉尔帕尤愛誦讀詩歌。他們養育了四男四女,亨利排行第二,其性格秉承父母的氣質。
在家庭氣氛薰陶下,亨利自小喜愛詩歌和語言,後來入緬因州鮑登學院攻讀語言和文學(納撒尼爾·霍桑是其同班同學),並兩度赴歐學習法、意、德、丹麥、瑞典和荷蘭等語言,二十八歲即任哈佛大學現代語言教授。
世界上第一首譯為中文的英語詩是朗費羅的《人生頌》。時任大清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全權大臣的董恂曾將《人生頌》書於扇面,並轉交給遠在波士頓的朗費羅,此扇現存於朗費羅故居。
代表作
[编辑]- 《夜吟》
- 《奴役篇》
- 《伊凡吉林》
- 《海華沙之歌》
- 《基督》
- 《路畔旅舍故事》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
出處
[编辑]-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的作品 - 古騰堡計劃 - Plain text and HTML
- Works by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at Internet Archive - Scanned books, many illustrated and original editions.
- Audio - Hear the Village Blacksmit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aine Historical Socie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archable poem text database, biographical data, lesson plans.
- Longfellow as a translator Public Poet, Private Man: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at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