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溥仪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愛新覺羅·溥儀
溥儀
1930年代初的溥仪
大清皇帝
統治1908年12月2日-1912年2月12日(3年89天)
前任清德宗載湉(光绪帝)
繼任無(清朝滅亡
摄政监国摄政王载沣(1908年11月15日-1911年12月6日)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1911年12月6日-1912年2月12日)
满洲国君主[註 1]
統治1932年3月9日-1934年2月28日(執政)
1934年3月1日-1945年8月17日(皇帝)
前任無(滿洲國建立)
繼任無(滿洲國滅亡
出生(1906-02-07)1906年2月7日
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
大清直隶省順天府宛平縣醇親王府(今屬北京市西城區
逝世1967年10月17日(1967歲—10—17)(61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今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3]
安葬
八宝山人民公墓骨灰堂(1967年10月19日-1980年5月29日)
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副一室(1980年5月29日-1995年1月26日)
华龙皇家陵园溥儀墓(1995年1月26日-今)
配偶皇后婉容
1922年结婚—1946年丧偶)

淑妃文繡
1922年结婚—1931年结束)

贵妃譚玉齡
1937年结婚—1942年丧偶)

贵人李玉琴
1943年结婚—1957年结束)

繼妻李淑賢
1962年结婚—1967年結束
子嗣子:
嗣子[註 2]毓嵒(堂侄)
年號
宣統:1909年1月22日-1912年2月12日
大同:1932年3月1日-1934年2月28日
康德:1934年3月1日-1945年8月17日
父親生父:和硕醇親王載灃
嗣父:德宗景皇帝載湉
嗣父:穆宗毅皇帝載淳
母親生母:醇親王嫡福晉瓜爾佳氏
嗣母: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
嗣母: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溥儀满语ᡦᡠ ᡳ[5],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爱新觉罗氏,乳名午格[註 3],字曜之,號浩然[6]洋名亨利Henry),笔名邓炯麟。其为清朝第11位君主[註 4]、满洲国第1位君主,也是清朝乃至中国歷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

溥仪为道光帝的曾孙,光绪帝的侄子。其生父是醇亲王載灃,生母幼兰是晚清重臣荣禄之女。1908年11月,光绪帝驾崩,慈禧太后在临终之际立年近3岁的溥仪为帝,兼祧同治帝和光绪帝;同年12月2日,溥仪正式即位,于翌年改元“宣統”。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逼迫下,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宣告退位。1917年7月1日,溥仪在长江巡阅使张勋等人的主导下,于北京短暂复辟。仅过12天便被迫退位。

1924年,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发动甲子政變,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前往天津寓居。期间,溥仪开始与日本方面来往。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1934年,满洲国改为帝制,溥仪成为满洲国皇帝,年号「康德」。1945年日本戰敗后,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获,作为战犯于远东羁押5年。1950年8月,溥仪被引渡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抚顺战犯管理所服刑。1959年12月,溥仪获政府特赦,先后于北京植物园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1964年,溥仪作为特别邀请人士出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0月,溥仪因病逝世,享年61岁。

生平

[编辑]

出生(1906年-1908年)

[编辑]

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午时(1906年2月7日中午),溥仪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的思谦堂东屋[7]。其父醇亲王载沣光绪帝的同父异母弟[8],其母幼兰慈禧太后宠臣荣禄的次女,二人共育有二子三女,而溥仪是最年长的孩子[9]满月后,溥仪送归祖母侧福晋刘佳氏抚育[註 5][11]:1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1908年11月13日),光绪帝病重之际,慈禧太后颁发懿旨,授载沣为摄政王,并要求将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由此,年仅两岁的溥仪离开王府,入住紫禁城钟粹宫,受隆裕皇后抚养。11月14日,光绪帝崩逝,慈禧太后召集王公大臣,宣布“光绪帝遗诏”:“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随后命溥仪“承继穆宗皇帝为嗣,兼承大行皇帝”。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临终前再次下旨,授载沣为监国,随后薨逝。 [12][11]:2

第一次登基与退位(1908年-1912年)

[编辑]
3岁的溥仪(右)站在父亲醇亲王载沣和弟弟溥杰身边

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1908年12月2日),年近3岁的溥仪在太和殿[13]内正式登基,成为清朝历史上登基年龄最小的皇帝[14]。溥仪即位后改元宣统,自次年正月初一(1909年1月22日)起为宣統元年[11]:2

宣统二年(1910年),由于清朝皇帝在登基后有选择陵址的传统,所以溥仪便指定清西陵崇陵旁,旺隆村以北的“狐仙楼”为未来陵寝的所在地。同年,溥仪的陵寝开始动工,直至次年才被迫停建。1911年7月10日,载沣奉隆裕太后懿旨,任命陈宝琛陆润庠帝师。同年9月10日,在中南海瀛台补桐书屋,溥仪开始接受教育。不久,溥仪转入紫禁城毓庆宫就学,隆裕太后又指定伊克坦徐坊朱益藩梁鼎芬为帝师,向溥仪讲授十三经、《通鑑輯覽》等古代典籍。 [11]:3-4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仅在两个月内,就有15个行省宣布从清廷独立[15]。为此,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内阁总理大臣,并授予他指挥各军的实权。在此等困境中,载沣被迫辞去监国摄政王职务,退居醇亲王府。[11]:4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率领内阁成员密奏清廷,要求召开皇族会议;1月17日,贝子溥倫在会议丧率先提出让清帝自行逊位的主张,并与庆亲王奕劻拥立袁世凯为总统;1月20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向袁世凯提交《清室优待条件》,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亦发表声明称: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促使清帝退位,就能被国民拥戴为大总统。1月26日,在袁世凯的授意下,段祺瑞率四十余位将领联名致电,要求清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3天后,拥护皇室统治的宗社党领袖良弼遇刺身亡,使得王公贵族十分惊慌。1月30日,万般无奈的隆裕太后召集内阁大臣,撰拟宣布共和的懿旨;并在2月3日授予袁世凯全权,命其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交涉。[16][11]:5-6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溥仪颁布《清帝退位詔書》,并接受《清室优待条件》[11]:6,结束了了清朝入主中原以来的268年统治,溥仪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最后一位皇帝。

紫禁城中的“君主”(1912年-1924年)

[编辑]

依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在退位后仍能在紫禁城居住,并保留原有的皇帝尊号,且原有的太监、宫女等“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均可照常留用。[11]:6

第二次登基与退位(1917年)

[编辑]
摄于1917年
1917年,坐在乾清宫寶座上的溥仪

1917年6月16日,长江巡阅使张勋秘密前往紫禁城养心殿觐见溥仪,谈论复辟计划,溥仪勉强答应。此前。张勋已经召集各省军阀,召开四次徐州会议,取得军阀对复辟活动的默许[17],而在觐见溥仪前,张勋麾下的定武军已经进驻北京,整装待发。至6月30日,张勋、康有为等保皇派人士前往紫禁城,同内务府大臣世续以及溥仪的帝师们一同召开御前会议,决定立即行动。至7月1日凌晨3时,溥仪于乾清宫升座,接受张勋、康有为等人的叩拜,溥仪也再次登基,开始亲政。此后三天,溥仪连发二十道上諭,大肆封官加爵,并赏赐张勋的部队。然而,在7月7日,段祺瑞指挥的讨逆军同定武军开战,而秦国镛亦派飞机向紫禁城投下三颗炸弹[18],使溥仪不得不派梁鼎芬耆龄前往日本公使馆,为自己寻求退路。[11]:20-21

1917年7月9日,段祺瑞率各路军队共五万多人,包围了定武军控制的北京城;同日,王士珍入紫禁城值班,并请溥仪参照1912年逊位的方法,发出《退位诏书》,向民国政府交权。至7月11日,王士珍再次上奏,要求溥仪取消复辟诏令,溥仪均不允。7月12日,段祺瑞的军队攻入北京城,张勋率家人逃往荷兰公使馆;至13日,溥仪方面向段祺瑞致函,称“所有七月一号以后谕旨,自应一律撤销”,为期12天的复辟行动就此宣告失败。[11]:21-22

溥仪的复辟行动虽然失败,但在段祺瑞、冯国璋等北洋官员的包庇下,其优待条件仍未被取消[19]。而到8月4日,冯国璋还汤化龙觐见溥仪,以示答礼。[11]:22

接受西式教育(1919年-1924年)

[编辑]
1922年的溥仪

1919年3月4日,英国殖民官员庄士敦前往紫禁城觐见溥仪,后作为“英文教习”在毓庆宫给溥仪讲课。溥仪对学习英文很感兴趣,其还在3月25日向庄士敦的入宫介绍人李经迈颁发英文圣诏。同年8月14日,溥仪下旨,命胞弟溥杰伴读汉文,堂弟溥佳伴读英文。 [11]:26-27

莊士敦指導溥儀學習英語、數學、世界史和地理。溥儀和莊士敦二人關係良好,溥儀因此對現代世界眼界大開,开闊了國際視野,增加了西方基本知識[20]。莊士敦發現溥儀已經近視了,遂勸告溥儀配戴眼鏡。醇親王載灃起初認為身為皇帝的溥儀不適合配戴眼鏡,但經過與莊士敦商量後,最終同意讓溥儀戴上眼鏡。溥儀剪掉自己的髮辮并穿上西服,此舉令四大太妃陳寶琛鄭孝胥等傳統派人士不滿和難過。

寓居天津(1924年-1932年)

[编辑]
已剪掉髮辮和穿上西服的溥儀
溥仪和婉容在天津租界张园寓居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胡景翼孫岳發動甲子政變,推翻大總統曹錕。11月5日,馮玉祥命其部下鹿鍾麟李石曾張璧奉「攝行大總統黃郛命令」,帶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帶領軍隊佔領紫禁城,命令溥儀簽署聲明,「取消帝號並離開紫禁皇城」。如拒絕,就用多門火炮射擊毀了皇宮。溥儀別無選擇,只能無奈答應,馮玉祥限其二天內收拾個人物品,帶著遜清皇室離開。離開紫禁城之後,溥儀先前往父親載灃的宅邸醇親王府居住,並由國民軍監視。1925年2月24日,溥儀在鄭孝胥陳寶琛日本人的協助下,裝扮成商人經東交民巷日本大使館至使館前方的火車站乘車逃往天津租界,先後居住於天津日租界張園静园[21]

1928年6月,孙殿英以“军事演习”的旗号,对清东陵当中的裕陵和菩陀峪定东陵进行大规模盗掘,并用部分盗取的宝物贿赂蔣介石之妻宋美龄、妻舅孔祥熙等人,案件查办最终不了了之。该事件史称“东陵事件”,而蔣介石不追究孙殿英的责任,是後來导致遜清與国民政府完全决裂,轉向日本人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2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新觉罗后裔熙洽趁著吉林省政府主席張作相參加母親葬禮,不在吉林市城內,命令士兵開啟城門,向關東軍投降。熙洽發信邀請溥儀前往滿洲,復辟帝國,「救民於水火」,在日本的支持下,先擁有滿洲,再圖關內。以熙洽為首的前清貴族向日本人提出迎接溥儀至滿洲,建立君主制國家。關東軍也早已認定溥儀是適合的滿洲國元首人選。同年11月8日,土肥原賢二製造「天津事变」,將溥儀從日租界的住所秘密帶出,經大沽街營口市旅順口區,最後再前往撫順市

第三次登基与退位(1932年-1945年)

[编辑]

满洲国执政(1932年-1934年)

[编辑]
滿洲國時期的溥儀

1932年2月16日,關東軍召集張景惠熙洽馬占山臧式毅謝介石于沖漢趙欣伯袁金鎧在瀋陽市大和旅館召開「東北政務會議」,會議由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主持。會議決定迎接溥儀成為滿洲國執政,並分配了與會者在滿洲國政權中的職位,其中板垣征四郎任奉天特務機關長,為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18日,發布《滿洲國獨立宣言》:「從即日起宣佈滿蒙地區同中國中央政府脫離關係,根據滿蒙居民的自由選擇與呼籲,滿蒙地區從此實行完全獨立,成立完全獨立自主之政府。」23日,板垣在撫順與溥儀會面,告知出任「滿洲國執政」。原本以為能夠重新成為皇帝的溥儀儘管對於日本人所安排的「執政」職位甚為失望,但還是決定暫且接受。

1932年3月1日,日本在滿洲地區正式成立滿洲國。3月9日,溥儀在長春市吉長道尹公署道台衙門大堂舉行就職典禮儀式,宣布就任滿洲國執政。

满洲国皇帝(1934年-1945年)

[编辑]
偽滿皇宮博物院展示的溥儀登基滿洲國康德皇帝诏书

1934年3月1日,溥儀正式登基成為皇帝,年號康德,稱為康德皇帝日皇為表慎重,在溥儀登基典禮的時候,特別贈送一輛凱迪拉克豪華都鐸8C型轎車(Cadillac Deluxe Tudor Limousine 8C)。車首前方、車體後方和車輪中央都鑲有滿洲國國徽,以表示對溥儀登基成為滿洲國康德皇帝的祝賀。溥儀雖然名義上貴為滿洲國康德皇帝,但實際上所有重大權力和決定都要得到日本關東軍的批准才可以實行。而滿洲國康德皇帝只是个象徵性的頭銜,实为傀儡君主

滿洲國郵票上的溥儀肖像

1935年4月6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授意下溥仪以满洲国皇帝的身份首次访问大日本帝国首都东京,受到日方高规格接待。1940年6月26日,溥仪第二次访问東京,由昭和天皇亲自迎接。

1945年8月9日,蘇聯開始八月風暴行動蘇聯紅軍迅速打敗了駐守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11日晚上,溥儀、溥傑嵯峨浩和其他親屬在日本關東軍士兵挟持下在新京東站登上火車展開逃亡行動。13日到達臨江市大栗子街,停留數日觀察最新戰爭局勢来決定是否要前往鴨綠江大橋進入朝鮮半島境內。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投降。17日晚上,溥儀在大栗子溝宣讀滿洲國皇帝退位詔書和取消滿洲國康德皇帝尊稱,宣告滿洲國正式滅亡[23]

囚居苏联(1945年-1950年)

[编辑]
溥儀和蘇聯軍官

1945年8月19日,苏联第12航空军俄语12-я_воздушная_армия_(СССР)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占领沈阳机场,而准备搭机逃亡日本的溥仪当即 被苏联红军俘获[24]。同日下午三时,其被苏军押上飞机。短暂在通辽停留后,溥仪于8月20日黄昏抵达苏联赤塔。随溥仪来到赤塔的还有胞弟溥杰、三妹夫润麒、五妹夫萬嘉熙、随侍李国雄、御医黄子正与族侄毓嵣毓嶦毓嵒。抵达赤塔后,溥仪等人被囚禁在莫洛科夫卡俄语Молоковка_(Чита)疗养所。他们不仅每日可以享用三餐与下午茶,甚至还能前去附近的山林溜达,待遇相当优厚。[25]:319-322[11]:248

1945年9月10日,溥仪主动找赤塔的NKVD官员谈话,要求留在苏联,但未获肯定答复。11月16日,溥仪等人被转移至伯力的红河子别墅囚禁,而后又向谢尔盖·克鲁格洛夫致信,要求长期留居苏联。1946年7月,溥仪等人迁入伯力的第45收容所,并于8月9日坐飞机抵达东京,预备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8月16日至8月27日,溥仪八次出庭,与被告律师辩论,并宣称自己受日军胁迫,成为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而所有的事情都是日本人做的。[11]:248-250

1947年9月9日,中华民国外交部照会苏联外交部,要求遣返溥仪。而后溥仪在1947年至1950年多次向苏联写信,请求留居苏联,均遭未获肯定答复。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斯大林提出引渡溥仪等人,获斯大林同意。1950年夏天,溥仪指定族侄毓嵒为自己的皇子,并在狱中完成立嗣程序。同年7月30日,苏联方面向溥仪等人通知引渡回国信息,而溥仪也最后一次向苏联方面请求留居。[11]:251-253

战犯改造(1950年-1959年)

[编辑]

1950年8月1日,溥儀與滿洲國其他263名戰犯在綏芬河由蘇聯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後被送往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為期10年的勞動改造思想教育。溥儀的囚犯編號是9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959年-1967年)

[编辑]
愛新覺羅·溥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書
爱新觉罗·溥仪在1960年的选民证
1961年10月13日,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会期间,在中国人民政治全国委員会第四会議室,鹿鍾麟(左)、溥儀(中)、熊秉坤(右)的合影[26]

1959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向溥仪颁发了特赦令通知书,而后溥仪离开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并于12月9日回到北京。12月14日,溥仪作为第一批受特赦的战犯,获周恩来总理接见。12月23日,溥仪接受了周恩来的建议,从五妹韫馨的家中搬出,与杜聿明等人在崇内旅馆过集体生活。期间,有两位清朝遗老手捧请安红帖,预备叩见皇帝,被溥仪拒绝。[11]:266

1960年1月26日,周恩来接见溥仪及其七位家属。在三个多小时的谈话与宴会中,周恩来细致地过问了溥仪的工作情况、婚姻情况与回忆录进度。而后,溥仪撰写的回忆录便交由毛泽东、周恩来、彭真等中共领导人审阅。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任植物護理員和售票員[27]。1963年6月1日,迁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冠英胡同40号院的西式别墅。1964年1月1日,溥儀加入政協全國委員會,任職文化歷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后作为特别邀请人士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死亡(1967年-今)

[编辑]

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溥仪因患腎癌尿毒症贫血性心脏病,经长期医治无效,于北京人民医院逝世,终年61岁[28]。溥仪逝世后,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向周恩来递交相关报告,周恩来随即要求全国政协提出处理后事的方案,并派人向李淑贤表示慰问。同时,应多位文史专员的要求,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学习组副组长宋希濂向张刃先(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副主任)请示,询问可否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张刃先则复以“待通知”。次日,溥仪的遗体在八宝山火化,其骨灰暂存于八宝山人民公墓的骨灰堂。10月21日,李淑贤、溥杰与一位街坊的女儿前去八宝山人民公墓的骨灰堂,办理骨灰寄存手续;次日,溥仪的骨灰正式安放于八宝山人民公墓的骨灰堂。 [29][11]:334-335

1980年5月29日,全国政协为溥仪、王耀武廖耀湘三位文史专员补办追悼会,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宁一为溥仪等人致悼词,并肯定了溥仪等人在特赦为国家与人民做出的贡献。追悼会结束后,依照中央指示,溥仪的骨灰盒被重新安放至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副一室。1990年代初,李淑贤计划为溥仪购置墓地,并在1994年同香港商人张世义联系,将溥仪的骨灰迎入张世义开发的華龍皇家陵園内。1995年1月26日,李淑贤手捧溥仪的骨灰盒,亲自将其安葬于華龍皇家陵園溥儀墓[11]:338、339、424

著作

[编辑]
  • 我的前半生》:第一版(1960年)、第二版(1964年)、完整版(2007年)(简体中文)。
  • 《爱新觉罗·溥仪日记》上下册,2009天津人民出版社

勳章

[编辑]
大清國
大滿洲帝國
外國贈予

家族成员

[编辑]

溥儀的祖父為道光帝七子、咸豐帝之弟奕譞,外祖父為榮祿,生父載灃为光绪帝之異母弟,后继承醇親王爵位,母嫡福晉瓜爾佳氏

兄弟姐妹

[编辑]
溥儀與其弟妹的合影(前排右起:七妹韞歡、五妹韞馨、四弟溥任、四妹韞嫻、六妹韞娛;中間溥儀;後排右起:三妹韞穎、二弟溥傑、二妹韞和)

溥仪共有三个弟弟、七个妹妹。

  • 胞弟溥傑(1907年-1994年)
  • 三弟溥倛(1915年-1918年)
  • 幼弟溥任(1918年-2015年)
  • 大妹兼胞妹韞瑛(1909年-1925年),乳名「毓格」,字「蕊欣」,號「秉瑛」,英語名稱「Lucy」。與潤良結婚,无子女。
  • 二妹兼胞妹韞龢(1911年-2002年)
  • 三妹兼胞妹韞穎(1913年-1992年)
  • 四妹韞嫻(1914年-2003年),乳名「來格」,字「蕊珠」,英語名稱「Ellen」,改名「金韞嫻」,1950年代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档案部门工作。與趙琪璠結婚,有一子一女。
  • 五妹韞馨(1917年-1998年),乳名「悅格」,字「蕊潔」,英語名稱「Rose」,改名「金蕊潔」;與萬嘉熙結婚,有三子一女。
  • 六妹韞娛(1919年-1982年),乳名「星格」,字「蕊樂」,改名「溥韞娛」;嫁完顏·愛蘭。夫妇两人任職画家,有一子四女。
  • 七妹韞歡(1921年-2004年)

妻妾

[编辑]
溥儀與皇后婉容合照

溥儀的一生中共有过五位妻妾:

  • 皇后婉容(1906年-1946年)
  • 淑妃文绣(1909年-1953年)
  • 明賢貴妃譚玉齡(1920年-1942年)
  • 福贵人李玉琴(1928年-2001年)
  • 妻子李淑賢(1925年-1997年)

子嗣

[编辑]

溥仪的一生中没有任何子嗣。不过在1950年夏季,溥仪于苏联的监狱内私定堂侄毓嵒嗣子[30]

家系

[编辑]
醇親王府世系圖
襲王爵者
 
 
 
 
 
醇賢親王

1840-1872-1891
 
嫡福晉
叶赫那拉氏
 
 
 
 
 
 
 
大側福晉
顏扎氏
 
 
二側福晉
劉佳氏
 
 
三側福晉
李佳氏
 
 
 
 
 
 
 
 
 
 
 
 
 
 
 
 
 
 
 
 
 
 
 
 
 
 
 
 
 
 
 
 
 
 
 
 
 
 
 
 
 
 
 
 
 
 
 
 
 
 
 
 
 
 
 
 
 
 
 
 
 
 
 
 
 
 
 
 
 
 
 
 
长子
載瀚
 
次子
德宗皇帝
載湉
 
第三子
未命名
 
第四子
奉恩輔國公
載洸
 
长女
大格格
 
 
 
 
 
 
 
 
第三女
三格格
 
 
 
 
 
 
 
 
 
 
 
 
 
 
 
 
 
 
 
 
 
 
 
 
 
 
 
 
 
 
 
 
 
 
 
 
 
 
 
 
 
 
 
 
 
 
 
 
 
 
 
媵妾
鄧佳氏
 
 
 
 
 
 
 
 
 
嫡福晉
瓜爾佳氏
 
第五子
醇親王
载沣

1883-1891-1949-1951
 
第六子
郡王銜貝勒
载洵
 
第七子
郡王銜貝勒
載濤
 
次女
二格格
 
 
 
 
 
 
 
 
 
 
 
 
 
 
 
 
 
 
 
 
 
 
 
 
 
 
 
 
 
 
 
 
 
 
 
 
 
 
 
 
 
 
 
 
 
 
 
 
 
 
 
 
 
 
 
 
 
 
 
 
 
 
 
 
 
 
 
 
 
 
 
 
 
 
长子
宣统皇帝
溥仪
 
次子
溥傑
 
嵯峨浩
 
长女
大格格
韞瑛
 
次女
二格格
韞龢
 
第三女
三格格
韞穎
 
 
 
 
 
 
 
 
 
 
 
 
 
 
 
 
 
 
 
 
 
 
 
 
 
 
 
 
 
 
 
 
 
 
 
 
 
长女
慧生
 
次女
嫮生
 
 
 
 
 
 
 
 
 
 
 
 
 
 
 
 
 
 
 
 
 
 
 
 
 
 
 
 
 
 
 
 
 
 
 
 
 
 
 
 
 
 
 
 
 
 
 
 
 
 
 
 
 
 
 
 
 
 
 
 
 
 
 
第三子
溥倛
 
第四子
溥任
 
金瑜庭
 
第四女
四格格
韞嫺
 
第五女
五格格
韞馨
 
第六女
六格格
韞娛
 
第七女
七格格
韞歡
 
 
 
 
 
 
 
 
 
 
 
 
 
 
 
 
 
 
 
 
 
 
 
 
 
 
 
 
 
 
 
 
 
 
 
 
 
 
 
 
 
 
 
 
 
 
长子
金毓嶂
 
次子
金毓峑
 
第三子
金毓嵐
 
长女
金毓琨
 
次女
金毓珵
溥仪家族
 
 
 
 
 
 
 
 
 
 
 
 
 
 
 
 
 
 
高祖父:仁宗睿皇帝颙琰
 
 
 
 
 
 
 
曾祖父:宣宗成皇帝旻宁
 
 
 
 
 
 
 
 
 
 
 
高祖母: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
 
 
 
 
 
 
 
祖父:醇贤亲王奕譞
 
 
 
 
 
 
 
 
 
 
 
 
 
 
外高祖父:笔帖式灵寿
 
 
 
 
 
 
 
曾祖母:莊順皇貴妃乌雅氏
 
 
 
 
 
 
 
 
 
 
 
外高祖母:翁氏
 
 
 
 
 
 
 
父:醇亲王载沣
 
 
 
 
 
 
 
 
 
 
 
 
 
 
 
 
 
外曾祖父:五品典卫德庆
 
 
 
 
 
 
 
 
 
 
 
祖母:醇贤亲王侧福晋刘佳氏
 
 
 
 
 
 
 
 
 
 
 
 
 
 
宣統皇帝溥仪
 
 
 
 
 
 
 
 
 
 
 
 
 
 
 
 
 
 
 
 
外高祖父: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塔斯哈
 
 
 
 
 
 
 
外曾祖父:甘肃凉州镇总兵长寿
 
 
 
 
 
 
 
 
 
 
 
外高祖母:薩瑪爾氏[31]
 
 
 
 
 
 
 
外祖父:文华殿大学士荣禄
 
 
 
 
 
 
 
 
 
 
 
 
 
 
外高祖父:烏扎綽和泰
 
 
 
 
 
 
 
外曾祖母:烏扎氏
 
 
 
 
 
 
 
 
 
 
 
母:醇亲王嫡福晉瓜爾佳氏
 
 
 
 
 
 
 
 
 
 
 
 
 
 
 
 
 
外祖母:侧福晋刘佳氏
 
 
 
 
 
 
 
 
 
 
 
 
 

注释

[编辑]
  1. ^ 1932年3月9日就任满洲国执政,并于1934年3月1日称帝。1945年8月17日午夜溥儀退位儀式於通化大栗子沟礦山株式會社技工培養所內舉行。溥儀宣讀《退位詔書》,從而宣告滿洲國正式終結。儀式持續至8月18日凌晨零时30分結束[1][2]
  2. ^ 溥儀從滿洲國皇帝退位後於1950年在蘇聯私自冊立毓嵒為「皇子」。兩人回中國後已恢復叔姪關係,不再以父子相稱。[4]
  3. ^ 溥儀出生佔三個「午」字,屬馬「午馬」丙午年、壬午月、午時生,故得此名
  4. ^ 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清朝之前身后金起算为第12位君主。
  5. ^ 依照醇亲王府的传统,出生次序奇数的孩子会在满月后离开母亲,送归祖母抚育。[10]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25》,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參考文獻

[编辑]
  1. ^ 记者:耿明哲. 责任编辑:于昊 , 编. 大栗子溥仪退位遗址:满清王朝在此结束300年统治. 长春新闻网. 2012-08-22 [2012-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3) (中文(简体)). 
  2. ^ 喻大華. 末代皇帝溥仪(十八)伪皇退位 百家讲坛20101130. 中國網絡電視臺. 2010-11-30 [201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4) (中文(简体)). 
  3. ^ 王春瑜 (编). 古今掌故.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6-08: 156. 
  4. ^ 贾英华; 爱新觉罗·毓嵒. 末代皇帝立嗣纪实. 末代皇帝系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ISBN 978-7-02-004588-4. 
  5. ^ 《滿漢大辭典》,安雙成編,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172頁
  6. ^ 我的前半生-作者簡介. 三民網路書局.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24-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3) (中文(简体)). 
  7. ^ 北京市西城区文史学会 (编). 西直门内外. 团结出版社. 2021-09: 147. ISBN 978-7-5126-9089-9. 
  8. ^ 徐泰来 (编). 中国近代史记 下 1840-1919.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9-08: 126. ISBN 7-217-00658-9. 
  9. ^ 王刚. 荣禄年谱长编 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2-12: 1169. ISBN 978-7-313-27632-2. 
  10. ^ 爱新觉罗·溥杰. 回忆醇亲王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晚清宫廷生活见闻.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2-09: 231. 
  11.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王庆祥. 溥仪年谱. 群众出版社. 2017-11. ISBN 978-7-5014-5741-0. 
  12. ^ 载沣. 醇亲王载沣日记. 群众出版社. 2014-04: 443-444. ISBN 978-7-5014-5146-3. 
  13. ^ 故宫博物院 (编). 清宫图典. 故宫出版社. 2019-12: 37. ISBN 978-7-5134-1250-6. 
  14. ^ 阎崇年. 故宫疑案. 民主法制出版社. 2020-06: 308. ISBN 978-7-5162-2216-4. 
  15. ^ 宋公志,李明荣,于金波 (编). 中国近代百年史教程. 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2-03: 12. ISBN 7-80076-188-6. 
  16. ^ 陈旭麓. 近代中国八十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04: 410-411. ISBN 978-7-208-15750-7. 
  17. ^ 哈尔滨师范学院历史系编写组 (编). 中国近代历史知识.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8-04: 13. 
  18. ^ 段祺瑞传.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8-05: 284. ISBN 978-7-5306-7500-7. 
  19. ^ 秦国经. 逊清皇室秘闻. 故宫出版社. 2014-04: 59. ISBN 978-7-5134-0573-7. 
  20. ^ 庄士敦谈溥仪:末代皇帝的身世,勾连起一部中国近代史. 新京报. [2020-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1). 
  21. ^ 遊中國/前清官邸靜園 「末代皇帝」溥儀落難安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東森新聞網》
  22. ^ 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四 東陵事件. www.bwsk.net. [201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1). 
  23. ^ 畢瑋琳、王春寶. 夢斷大栗子溝—偽滿皇帝溥儀在白山退位始末. 搜狐網. 吉林日報. 2017-11-18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2) (简体中文). 
  24. ^ 朱文友. 押解末代皇帝赴苏纪实. 孙明山 (编). 历史瞬间 2. 群众出版社. 2001-12: 60. ISBN 7-5014-2532-9. 
  25. ^ 《长春文史资料》编辑部. 长春文史资料 总第53辑 伪满洲国十四年史话. 
  26. ^ 周总理為"辛亥革命第一槍"安排後事,国際在綫,2010-10-12. [202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27. ^ 北京晚报. 溥仪在北京植物园当“花工” 八旗后裔前来叩拜被训斥. 凤凰网. [2020-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4). 
  28. ^ 溥仪逝世. 人民日报第2版. 新华社. 1967-10-20. 
  29. ^ 贾英华. 末代皇帝的后半生. 群众出版社. 1989-06: 535. ISBN 7-5014-0419-4. 
  30. ^ 爱新觉罗·毓嵒编著. 《我随溥仪二十年 末代皇子回忆》. 北京: 红旗出版社. 1993年4月: 49–50. ISBN 7-80068-456-3. 
  31. ^ 瓜尔佳氏家传(荣禄 撰). www.douban.com. [2020-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外部連結

[编辑]
溥仪
出生于:1906年2月7日逝世於:1967年10月17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清德宗載湉
(伯)

年号:光緒
中国皇帝
清朝皇帝

1908年12月2日—1912年2月12日
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繼任:
無(清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