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恒星物理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恒星物理

恒星物理学,是天体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恒星内部的结构与物理过程、恒星的演化、脉动英语Stellar pulsation与大气内辐射以及致密天体(如白矮星中子星)等,它奠定了当代天体物理的基础。[1]诺贝尔物理学奖多次颁给了恒星物理学领域相关的研究者。[2]

历史

[编辑]

1920至1940年间,学术界出现了有关恒星内部结构、恒星大气的著作,并定下了恒星物理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之后的进展则主要是观测手段与数据分析能力,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有一段飞速发展。如今,此学科已趋于成熟。[1]

主要内容

[编辑]

恒星起源

[编辑]

恒星的起源是本学科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也关乎行星与生命的起源。目前研究者仅较为了解质量较小的行星形成过程,而对质量较大者仍不甚了解,不过近年来有一些进展。[2]

恒星结构与演化

[编辑]

此分支主要研究恒星内部的物理过程、结构与演化[1]。在20世纪这部分内容乃是天体物理中成功的理论体系,应用也非常广泛。进入21世纪后,由于恒星观测数据的不断增多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这部分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2]

恒星振动

[编辑]

恒星的振动指恒星光度视向速度谱线轮廓等属性的周期性变化,相关理论主要研究恒星振动的原因、规律、传播范围与方式等内容[1]。许多新兴观测方法与技术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如今赫罗图上多种位置、质量、演化阶段的行星振动都已被观测到[3]

恒星大气丰度

[编辑]

这个领域通过分析恒星的光谱来了解恒星的大气结构以及化学组成。其研究成果或可对恒星起源问题(以及一些宇宙学问题)的解答有帮助。[2]

恒星大气

[编辑]

其主要研究恒星大气层的结构特点、辐射转移和光谱特性[1]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黄润乾. 恒星物理.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ISBN 750464322X. 
  2. ^ 2.0 2.1 2.2 2.3 韩占文. 恒星物理研究与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 (1): 50–58 [2017-03-12]. doi:10.3969/j.issn.1000-3045.2012.01.008. [失效連結]
  3. ^ Alfred Gautschy; Hideyuki Saio. Stellar Pulsations Across the HR Diagram: Part 1 33: 75-113. 1995-09. doi:10.1146/annurev.aa.33.090195.00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