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庆寿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大慶壽寺
约1900年至1903年间的大庆寿寺双塔

大庆寿寺,又称庆寿寺,俗称双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已无存。

简介

[编辑]

庆寿寺在今北京电报大楼处,旧时门牌号为西长安街28号。[1]《元一统志》载,该寺的前身是金朝的庆寿宫,创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元朝改称大庆寿寺。[2]《宸垣识略》载:“双塔寺在小时雍坊西长安街,金章宗建,即元庆寿寺。专有塔二:一九级,一七级。九级者额曰‘特赠光天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佑圣国师之塔’,七级者额曰‘佛日圆照大禅师可庵之灵塔’。”[3]至元四年新建上述两座砖塔,故该寺俗称“双塔寺”。[1]

元朝初年,庆寿寺面积广大,东至府右街,西至横二条,北至力学胡同,南至西长安街街面。双塔在整个寺院西南,即今北京图书大厦南侧的西长安街的马路中间。双塔是两位僧人的灵塔,其中东侧的是海云和尚塔,高九级,匾题“特赠光天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佑圣国师之塔”,塔下石龛存放海云和尚骨灰,西侧的是可庵和尚塔,高七级,匾题“佛日圆照大禅师可庵之灵塔”。寺中还有碑亭两座,碑上分别刻有金章宗御笔“飞虹桥”、“飞渡桥”,碑亭前有溪水,四周古木苍翠。[2]

约1900年至1911年间的大庆寿寺双塔

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兴建元大都南城墙时,庆寿寺正好在南城墙所在的直线上。元世祖忽必烈降旨,将此处城墙向南移,“远三十步环而筑之”,通过让南城墙拐弯而保留了庆寿寺。[2]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花七年时间重修庆寿寺。至顺二年(1331年)三月,元文宗将庆寿寺赐予皇太子为功德院,在庆寿寺大殿供奉皇太子彩绘真容像。[2]

海云碑。大庆寿寺海云塔地宫出土。首都博物馆藏。碑上题有:“佑圣安国大禅师海云和上,法讳印简,于丁巳年闰四月初四日辰时圆寂于西京大花严寺,享年五十有六。奉王旨建塔于大庆寿寺之西。”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僧人姚广孝来北平主持庆寿寺事务,并成为燕王朱棣的谋臣。明太祖朱元璋传位其孙明惠帝。明惠帝削藩时,姚广孝劝燕王朱棣发兵取皇位。靖难之役中,朱棣率兵进攻南京,姚广孝佐燕王世子率万人留守北平。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恢复姚广孝的姚姓,并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姚广孝一直保持僧人身份,住在庆寿寺。明朝永乐十六年(1418年)三月,姚广孝在庆寿寺圆寂,寿数84岁。姚广孝葬在北京市房山区崇各庄乡常乐寺村东。[2]

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二月,庆寿寺僧觉贵擅自兴建毗卢阁,阁高几十丈。后来遭到监察御史李德全上疏,认为有窥视皇宫之嫌。明宣宗下令拆除此阁,将觉贵逮捕。[2]

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年)二月,太监王振借口寺已糟朽,动用两万多名军民役工大修庆寿寺,用银数十万两,花费八个月,在同年十月竣工。寺前建起牌楼,额书第一丛林,此寺也更名为大兴隆寺,又称大慈恩寺。当时,皇帝亲往该寺讲法,大臣纷纷前去。[2]

嘉靖十四年(1535年)该寺因火灾被毁,双塔幸存。[4]嘉靖十五年(1536年),该寺旧址改为讲武堂。

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又将该寺旧址改成演射所,训练士兵骑射。后来由于演射所金鼓声嚣,影响皇宫安宁,遂把演射所迁至宣武门外的校场。该寺旧址改为演象所,训练皇家礼仪所用大象[2]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明朝覆灭。明朝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在庆寿寺双塔旁边跳井殉节。[2]

慶壽寺海雲塔地宮出土海雲禪師石雕像。元初。首都博物馆藏。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该寺扩建,寺东北兴建关帝庙,关帝庙旁边建了专奉明朝崇祯年间重修双塔寺碑记的庙宇,碑上记载了寺名变更始末。清朝末年,庆寿寺早就颓败。中华民国时期,庆寿寺大部分建筑已无存,仅存双塔。[2]

1955年4月,为拓宽西长安街,双塔遭拆除。在拆除双塔前,梁思成曾建议保留双塔,建成街心环岛,但该建议未获采纳。拆除时,在海云和尚塔基下面发现了石函,内有木匣收藏海云和尚骨灰,木匣为正方形,其盖是覆斗形,上面贴有织金聍丝。骨灰被丝绵裹着,外面有黄地绣花绸袱,四角有四字金印“香花供养”,中央绣有黄龙,四周绣有串枝花。黄地绣花绸袱内,有金属制牙仗,耳挖,宋朝太平年号铜钱22枚,金大定钱1枚。骨灰包上面有一顶平金绸质僧帽。石函里还有一方碑形墓志,涂有黑漆,下承龟蚨,墓志内容和海云和尚塔前元朝王万庆撰写的道行碑内容吻合。后来,道行碑迁至法源寺,塔内出土文物转存首都博物馆[2]

北京电报大楼后身的大秤钩胡同2号门前,有一个须弥莲花座,附近北安里胡同有一个须弥莲花座和一根六棱形擎天柱,这原是一对,都是该寺遗物。每个须弥莲花座原来用于插放一根六角形擎天柱,柱头设一圆盘,圆盘上立一尊古兽,两柱列于大殿两旁,驱邪避灾。1950年代初,拆除该寺时,被附近居民移至胡同内当作桌子等使用。[2]

马连良擅演的京剧四进士》,便取材于发生在该寺的历史故事,其戏词中有:“上写田伦顿拜首,拜上了信阳州顾大人,双塔寺前分别后……”[2]

现今原址为中共中央宣传部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954年因拓宽西长安街被拆除的元代双塔,网易,2005-01-14. [2016-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邱崇禄,从一张老照片中引出双塔庆寿寺里的故事,西城追忆2007年3期. [2016-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3. ^ 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4. ^ 王征,知公罪公星有定盘——南薰殿《姚广孝像轴》考释,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1):11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