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匡國軍節度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匡國節度

匡國軍節度使,簡稱匡國節度使同州節度使,為唐朝五代關中地方的藩鎮節度使之一。

沿革

[编辑]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在同州華州關東節度,治華州(今陝西华县)。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改為同華節度,治同州。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分同州置奉誠節度,華州置潼關節度。后廢入京畿直轄。

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升同州匡國軍節度,治同州(今陝西大荔縣)。隨後,節度使王行約叛亂並遁逃,王行約死後,继任的苏文建又很快被调任,匡國軍節度使懸缺,由同州防禦使掌職。

乾寧四年(897年)四月,以同州防禦使李繼瑭升補匡國軍節度使[1]

天祐三年(906年)閏十二月,罷廢鎮國軍興德府為華州,併入匡國軍節度[2]

後梁太祖開平二年(908年)五月,將同州匡國軍改名為忠武軍許州忠武軍改為匡國軍,領許州陳州汝州。至後唐滅梁時恢復[3]

後周世宗顯德五年(958年)正月,廢匡國軍[4]

宋太祖即位後,為避諱改名定國軍節度使

歷任節度使

[编辑]

唐:

关东节度
同华节度
奉诚节度
同州防御使
匡國节度

後梁(匡國,許州):

後梁(忠武,同州):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宋:

參考文獻

[编辑]
  1.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一·唐紀七十七
  2. ^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二百六十五·唐紀八十一:「併同、華為一鎮,割金、商以隸佑國,皆欲厚其資力以扞邠、岐。」
  3. ^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四·後唐紀三:「唐置忠武軍於許州、匡國軍於同州,至梁之時 兩易軍號,後唐滅梁,皆復其故。」
  4. ^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四·後周紀五
  5. ^ 故扈從明威將軍太常卿賜紫金魚袋范府君(祐)彭城縣君劉夫人合袱墓志铭:至永泰初,時屬西戎犯境,屡越疆場,同華節度高公庭玉奏請剪伐。
  • 新唐書》卷六十四·表第四·方鎮一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至二百九十四
  • 宋史》卷八十七·志第四十·地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