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亨利·维厄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亨利·维厄当
维厄唐
Henri François Joseph Vieuxtemps
出生1820年2月17日
韦尔维耶
逝世1881年6月6日(61歲)
阿尔及尔
国籍比利时
知名作品七部小提琴协奏曲,两部大提琴协奏曲,中提琴奏鸣曲,大量小提琴小品,练习曲等
所属时期/乐派浪漫主义
擅长类型小提琴曲,中提琴曲,大提琴曲
学生/受影响人物

亨利·弗朗索瓦·约瑟夫·维厄唐(法語:Henri François Joseph Vieuxtemps法语发音:[ɑ̃ʁi fʁɑ̃swa ʒozɛf vjøtɑ̃];1820年2月17日—1881年6月6日),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亨利·弗朗索瓦·约瑟夫·维厄唐於1820年2月17日出生於比利時東部的小城韦尔维耶[a],他的父親是一名織工,在業餘時也從事小提琴演奏與提琴製作,幼時的维厄唐得以在對音樂相當友善的環境中成長。

维厄唐的小提琴演奏啟蒙於當地名師约瑟夫·勒克卢-德容(Joseph Lecloux-Dejonc),他的進步相當快速,7岁时已能公开演出罗德的第5號协奏曲[1],並以演奏神童之姿開始在尼德蘭王國巡迴亮相。1829年,维厄唐與夏尔·德·贝里奥在阿姆斯特丹結識,并从後者習琴。威廉一世慷慨地贊助了维厄唐的學習費用,而為了更好的學習品質,维厄唐也舉家遷徙至布魯塞爾。在貝里奧門下,维厄唐繼承了所有前輩大師(柯列里塔替尼、魏歐提、罗德、克羅采等人)的音樂內涵與演奏傳統,旋即在巴黎完成了演奏生涯的初登場,受到巴黎樂界的一片好評[b]

職業生涯

[编辑]

十二歲起,维厄唐已是一名全職音樂家,在演奏活動的同時,他亦進行作曲。1833–34年樂季間,维厄唐感到自己在作曲方面仍有進步空間,遂決定前往維也納,從西蒙·賽赫特(Simon Sechter)學習[c]。在「歐洲音樂首都」深造的维厄唐很快地掌握了德奧音樂的風格,根據蘭諾伊男爵(Baron Édouard de Lannoy)的記述,维厄唐在1834年3月16日公開演奏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大獲成功[1];4月28日,他在萊比錫的首演則擄獲了舒曼的賞識[d]。數週後,维厄唐在倫敦結識帕格尼尼,帕格尼尼對年僅十四的维厄唐寄予溫暖的鼓勵。

1834–35年樂季間,维厄唐在巴黎從安东·雷哈學習作曲,在其引導下,完成了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19)。這段時間他亦經常在閒暇時潛入布魯塞爾的皇家歌劇院,劇院樂池的見識使他精進了自己的配器手法。1837年春,维厄唐完成了聖彼得堡初登場,之後結識了弗朗索瓦·塞瓦(François Servais,未來的「大提琴界的帕格尼尼」);此時的维厄唐對於長期的演奏活動感到倦怠,亟需喘息的他在俄羅斯逗留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並謝絕所有的演出邀約。

1840年,维厄唐在莫斯科聽眾面前首度亮相,重啟演出活動的维厄唐顯得神清氣爽,其音樂與演奏也更形成熟。當他再一次回到巴黎時,帕格尼尼已經過世,维厄唐自此繼承了法-比小提琴學派的榮光。第1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10[e])在巴黎音樂院的演出非常成功,在場的聽眾即使立場不同(例如白遼士瓦格納等),仍為他的演奏所折服。此後,维厄唐的足跡遍佈倫敦、美國、墨西哥與古巴(1843–44年樂季),重要的第3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25)也完成於此時期。

1846年,廿五歲的维厄唐已是比利時皇家協會(Belgian Académie Royale)的正式會員,此時他收到了聖彼得堡帝國劇院的邀約,並前往當地任職至1851年止[f]。维厄唐在沙皇首都的演出活動頻繁且十分充實,做為劇院音樂家,他參與了樂季音樂會、歌劇等製作,也以獨奏家的身分亮相。维厄唐另與賽瓦、年輕的安東·魯賓斯共組室內樂組合,擔綱了許多作品的俄國首演。此外,第4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1)亦完成於聖彼得堡時期,這首作品是维厄唐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使他獲得白遼士、瓦格納、李斯特等作曲前輩,以及歐洲各大樂評的一致肯定:「他是『我們的小提琴家』,具備了優雅、個性與美聲,更有一流的品味與演奏,而謝絕一切的譁眾取寵[1]。」

1857–58年樂季,维厄唐以巴納姆式的步調在美國進行了共七十五場演出,沉重的負擔影響了他的身體狀況。1860年夏,他前往渡假勝地巴登-巴登,此時他收到了比利時皇家音樂院的作曲邀約,希望他為該院的學期檢定寫作一首協奏曲,這便是最著名的第5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7)[2]。翌年9月,维厄唐本人親任作品首演的獨奏。此期間家人的逝世對於维厄唐是嚴重的打擊[g],他推拒了來自布魯塞爾與聖彼得堡的教職邀請。而隨著歐陸硝煙密布,维厄唐暫時將重心轉移至美國,並在美國完成了懾人的一百廿一場演出。

1871年6月,维厄唐回心轉意,接受了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的邀約,前往該院任教。自胡拜(Jenő Hubay)、易沙意(Eugène Ysaÿe)以降,做為教師的维厄唐作育英才無數,此外他也維持著室內樂演出的活動,此時仍看不出他有任何衰弱的跡象。1873年9月13日,维厄唐的右手臂突然癱瘓,而由於沒有接受足夠的照護,所造成的傷害始終沒有完全復原,使得他從此退出演奏舞台,布魯塞爾的教職則由門生康尼留斯(Alexandre Cornélis)、以及友人维尼亚夫斯基接續分擔。

退休與逝世

[编辑]

1879年宣布退休後,维厄唐前往阿爾及爾的女兒、女婿一家,並在當地寫作了第6、第7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47、49)[h]。1881年6月6日,维厄唐逝世,他的骨灰在8月28日回到故鄉韦尔维耶,其愛琴「瓜奈里·耶穌」(Guaneri del Gesù)則於兩年後轉手售出[i]

評價

[编辑]

维厄唐的演奏在生前博得盛赞,但由于无法获得录音资料,现代人根据他留下的音乐作品了解他的辉煌成就。维厄唐的作品代表了當代小提琴大師的一頁,其作品為自己所用,旋律优美且技巧精湛,其巨大的篇幅則受到白遼士的影響,是可觀的一段音樂歷史。後輩的小提琴名家上至薩拉沙泰、易沙意,下至克萊斯勒、海菲茨等人,多選擇另闢蹊徑,或進行改編創作,或寫作小品音樂等,使得帕格尼尼、维厄唐一代的巨幅小提琴作品就此成為絕響。

作品

[编辑]

弦樂四重奏

[编辑]
  • E小調第1號,作品44,1871年出版
  • C大調第2號,作品51
  • B♭大調第3號,作品52

小提琴協奏曲

[编辑]
  • E大調第1號,作品10,1840年
  • F#小調第2號,作品19,1836年
  • A大調第3號,作品25,1844年
  • D小調第4號,作品31,1850年(約略)
  • A小調第5號,作品37,1861年
  • G大調第6號,1865年出版
  • A小調第7號,1870年出版

大提琴協奏曲

[编辑]
  • A小調第1號,作品46,1877年出版
  • B小調第2號,作品50,1879年出版

以及其他各類型作品(小提琴與樂團小品、小提琴與鋼琴小品、中提琴作品等)。

個人生活

[编辑]

维厄唐在1844年與長他五歲的鋼琴家約瑟芬·艾德(Josephine Eder)成婚。約瑟芬於1868年因霍亂逝世。

维厄唐是一名共濟會會員,他的引薦人是亦師亦友的贝里奥[1]

注释

[编辑]
  1. ^ 韦尔维耶在整個十九世紀都是羊毛產業的重要節點,此外這裡也孕育了幾位重要音樂家如克里克博姆(Mathieu Crickboom)、勒克、拉乌勒(Nicolas Laoureux)等人。
  2. ^ 菲替斯(François-Joseph Fétis)盛讚维厄唐的演出,認為他將展開輝煌的職業生涯。
  3. ^ 賽氏是著名的對位法教師,他的門生包括舒伯特、塔爾貝格、布魯克納等。
  4. ^ 舒曼盛讚维厄唐:「從第一個音開始,直至最後一個音落下,他的演奏使我們困於一神奇的氛圍當中,甚至無法辨別南北。」(From the first note to the last, he holds us in a kind of magic circle, that surrounds us and of which we can find neither beginning nor end)。
  5. ^ 實際上,這是维厄唐的第三首協奏曲作品,在出版時則做為第1號率先出版。
  6. ^ 在當年,聖彼得堡音樂院還未成立。帝國劇院的任職邀約除了小提琴演奏、獨奏之外,也需要負擔教學任務。
  7. ^ 维厄唐的父親於1866年過世。
  8. ^ 维厄唐的女婿埃德華·藍道斯基(Edward Landowski)是著名的醫者,在穆斯塔法附近經營一處養護機構。
  9. ^ 此名琴售予Camposelice公爵。

參考資料

[编辑]

參照

[编辑]
  1. ^ 1.0 1.1 1.2 1.3 Stockhem, Michel. Vieuxtemps: Complete Violin Concertos (Booklet). English translation: Jeremy Drake. Fuga Libera (FUG575). 2011. 
  2. ^ 存档副本. [200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3). 

有聲資料

[编辑]
  • Michel Stockhem. Jeremy Drake (English translation). Vieuxtemps: The Complete Violin Concertos. Fuga Libera FUG575. 2011..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