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斯陀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一來


上座部佛教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斯陀含梵語Sakṛd-āgāmin巴利語Sakadāgāmin)是部派佛教修行的位階、果位名稱,意为一还果,是沙門四果第二階成果成效,因此也稱為二果,在此之前則為須陀洹(初果、预流果),此之後則為阿那含(三果、不还果)。

含义

[编辑]

斯陀含為梵語,翻譯成漢語、中文的意思是「一往來」,佛經中也稱為「一上一還」,指的是:最多只会在天界人间再往返一次,就能夠完全解脫,永遠出離輪迴。得一來果的聖者,又稱家家(kulaṃkula)。

須陀洹果與斯陀含果的成就,代表三無漏學中的戒行圓滿[1],因此得斯陀含果的聖者,不會投生三惡道,其定力與修行也不會退失,至多在天界與人間往返一次,就可以得到解脫。

特征

[编辑]

佛教修行具有科學態度,修行之後必須經由測試、驗證才能得知是否正確而無偏誤,此稱為「證果」,無論是漸修(逐漸提升修行成效)或頓悟(修行上有大幅斬獲)都必須進行驗證,正確後才算取得果位,否則必須持續修行,並再次進行驗證。

与初果须陀洹相比,二果除了拥有初果的三个特质(断我见、断疑見、断戒禁取)之外,再加上薄“贪、嗔”的特点。也就是说,二果圣者在修行的证得过程中,对世俗五欲生活(指财、色、名、食、睡,或者色、声、香、味、触)起了远离的心,欲望从根本上减少了。

大乘佛教

[编辑]

在北传大乘佛教体系裏,二果屬於小乘修行(羅漢道)的第二階成果成效,因此也稱為二果羅漢,在此之前則為須陀洹(初果羅漢),此之後則為阿那含(三果羅漢),基本意义与南传佛教相同。二果斯陀含等同圓教三信位。

相關參見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清淨道論》〈序品〉:「戒是闡明為須陀洹果及斯陀含果的原因。定是阿那含果的原因。慧是阿羅漢果的原因。因為證得須陀洹的人稱為戒圓滿者,斯陀含果亦然。」